【此為防盜文內容,註釋於本日稍晚些仍在此章內放送,如果您誤買了此防盜內容也請不必擔憂,稍後奉上的註釋字數隻會多過於此內容字數,晉江不會複重扣款和追加扣款,從本文目次頁麵能夠檢察本章字數~】
劉伶字伯倫,是個放浪形骸的人。他寫過一篇《酒德頌》,和阮鹹是七賢中比較主要的人物。
再次感激統統支撐我和我的文章的敬愛的讀者朋友們!感謝!
樂廣與他分歧,不管做甚麼官,在職時似無作為,離職後卻常受人顧慮。當時有些名流,如王澄、胡毋輔之等,為了表示通達,偶然把衣服都脫光。樂廣聽了感覺好笑,隻說:“名教中自有樂地,何必如此!”他官至尚書令,因為是成都王司馬穎的嶽父,後在政爭中憂愁而死。
魏晉南北朝在文明史上富有異彩。這個期間起於漢末的建安年間(196~219年)。黎東方先生在《細說三國》中就先容了自建安至曹魏時的很多名流,但是對在曹魏時已經卓有成績的晉初名流,有些卻未曾觸及。此中如“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他倆都死於魏末,史籍上卻把他們稱作晉人(傳見《晉書》)。我在本書中不得不補上幾筆,以是,本篇的題目用了“魏晉之際”的字樣。
嵇康字叔夜,是曹氏的半子,做過中散大夫。他對司馬昭專擅魏政,抱果斷反對的態度。親司馬氏的山濤要保舉他代本身做吏部郎,他大為光火,寫信與其斷交。他在信中自稱不堪流俗,“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這是暗射企圖代替曹魏的司馬昭,成果被強加一項“想幫忙毋丘儉造反”的罪名給殺了(毋丘儉於魏正元二年[255年]在壽春起兵反司馬氏,兵敗而死)。
魏晉之際的文學有很高的成績,如阮籍的《詠懷詩》已見上述。西晉初年,三張、二傅、二陸、二潘、一左都是傑出的文士,均屬文學史上之“太康期間”的中堅人物。三張是張華、張載、張協;二傅是傅玄、傅鹹;二潘是潘安、潘尼;二陸是陸機、陸雲;一左是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