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幾天燒建窯黑釉遍及采取蘸浸法,一次性施釉,且釉層遍及較厚,釉汁肥潤。因為建盞都用正燒,故口沿釉層較薄,而其內底聚釉較厚;外壁常常施半釉,以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不足釉在高溫易於活動,纔會有掛釉征象,俗稱“釉淚”、“釉滴珠”。”
耿老安撫道:“大師不要泄氣,我們進度已經很快,下一步就是研討烏金釉。建窯有的大要烏黑如漆;有的則黑中泛青,普通來講醬黑釉釉層遍及較薄,光素無紋,初期建盞的釉色多屬此類,釉麵略顯機器,黑而不潤,極少掛釉。建窯烏金釉釉層遍及較厚,“色黑而津潤”,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示出持重素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