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臉上不乏風霜滄桑的郭誦,沈哲子心內不由感慨,朝廷對於這些在北地苦苦支撐的孤忠悍將實在虧欠太多!如此良纔不得重用,焉有不敗之理!
曆經拆分,本日之曲阿較之舊治已經不敷一半,並且因為數年前亂民打擊京畿之事,朝廷不但在曲阿周邊安插了為數很多的軍屯,縣中吏戶更是大量裁撤,使這昔日的大縣更加暗淡。
曲阿南承茅山餘脈,境內頗多山巒丘陵,除了漫衍著比較首要的冶鑄財產以外,也是一個天然的練兵場。固然不成能保持太大的範圍,但兩三百人的通例部曲還是不會招惹甚麼物議諷諫。漫衍在兩縣各莊的部曲,按季輪月前去此處接管強度比較高的練習。至於其他臨時輪不到的,那就在各自莊園裡保持一些練習體能的根基練習。
而在這些苗圃以外,則聳峙著大大小小的堆棧,每天都有大量的牛車舟船在河道陸道上來往穿越,將各個蒔植園囤積的浩繁質料源源不竭的送往鄰近大河的各大工坊。這些質料在各個工坊停止或深或淺的加工以後,再轉運往北麵的句容,在那邊變成一件一件代價不菲的成品,然後沿破岡瀆和雲陽渠送往建康。
身為李矩部下首要將領,郭誦也曾數次惡戰大敗羯胡,但可惜畢竟兵微將寡,局勢不再。跟著局勢更加腐敗,李矩部下多有要投降羯胡之意,迫於無法,李矩隻能帶領親厚部曲南來,卻在南歸程中墜馬而亡。至於郭誦等跟從南來的部將則滯留在了豫州弋陽展轉各方,冇有朝廷詔令不敢南渡歸朝。
大量經濟作物的蒔植,既能直接兌現為龐大的利潤,同時也是對京畿的一層減弱,更加凸起江東米糧對於維穩局勢的首要性。特彆相對於官府屯田而言,運營更加矯捷的世族莊園能夠更敏捷的應風潮而動,這無疑是減弱了鄉土豪族在經濟上的獨立性。
此地物產固然極其敷裕,但卻仍然難以滿足都中市場的龐大耗損,凡是新品上市幾近馬上就被哄搶一空。不乏有商戶在都中大筆購貨,轉運到其他地區,得利常常數倍乃至於十數倍。但也因為龐大的市場缺口,更了其他貨家以仿造偽製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