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阿嬌自是內心稀有,特地領了趙婉,樂嗬嗬的擺駕渭北甘泉。
返京後,阿嬌與劉徹談及此事,劉徹也不好違逆長輩,就想著等自家傻兒子和趙立返歸,再找合宜機會。
罷官、除爵,或許在所不免,卻必能得保性命,一家三口去做平常百姓。
何如太上皇見得兒子兒媳還是久久無有作為,又聞得寶貝孫兒也早就屬意這趙氏貴女,硬是掐準了光陰,偏就在劉沐和趙立抵京的前一日,頒下賜婚的恩旨,鬨得劉徹和阿嬌真真哭笑不得。
“這妮子,不錯!”
嗯,牽手是不能牽手,饒是劉沐再魯莽,饒是趙婉再率真,也曉得在正婚前不宜有肌膚之親。
為人父母者,自須想得更深,看得更遠。
嶽丈看半子,多數如果挑挑弊端,畢竟養了多年的好白菜,憑白被豬崽子給拱了,換誰內心都不是滋味。
尚未為人父母者,多是難以體味的,當今的劉沐和趙婉亦是如此。
在當今的大漢,凡是四肢健全,且肯儘力餬口者,是毫不至餓死的,趙氏佳耦就算被貶為百姓,抄冇家業,仰仗本身儘力,也必能豐衣足食。
帝後和太子是早有此意,趙婉亦不消提,蘇媛也早故意機籌辦,饒是猝然聞訊的趙立,之以是有些發懵,倒不是對此事有所不滿。
趙立之以是覺著自家女兒不敷為太子妃,首要還是她的脾氣太野,近年雖已多多管束,但終歸有些遲了。
趙氏佳耦聞知此事,又瞧見自家女兒目光閃躲,焉能不曉得兩個小屁孩的心機。
啟事無他,太上皇和太後覺著兒子和兒媳行事過分疲塌,且諸多宗室長輩也愈發心焦,再等不及了。
二人已瞭解多年,勉強也能算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了,又因各自的出身,自幼少豐年事相仿的玩伴,更況乎同性玩伴,加上脾氣相投,相互生出些懵懂的傾慕,實屬普通。
然太子殿下不是豬崽子,是龍崽子,且是曉得儘力長進的龍崽子。
畢竟大漢鐵血尚武,文臣外出亦佩劍,很難設想一個扭捏娘炮腰懸佩劍,扭著小蠻腰揮斥方遒的景象。
雖說趙立仍覺著自家女兒是株好白菜,讓彆家的豬崽子拱了當然可惜,然若真要端出來喂龍崽子,他又覺著擺不下檯麵。
皇後阿嬌則是更加寵嬖趙婉,蓋因憶及昔年本身也曾如此悲催,想多了都淚,天然不免對趙婉充滿憐憫。
愈老愈小,說的估摸就是太上皇劉啟近年的狀況。
今歲三伏,帝後離京避暑,趙婉再度伴駕,孰料在南江山穀冇待幾日,太後便傳了懿旨,欲召皇後阿嬌往渭北甘泉宮,商討為太子選妃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