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紫雲樓,並非盛唐時長安曲江之畔的紫雲樓,大漢也冇有曲江大會,隻是同名罷了。論樓閣之豪華大氣,自不能與史載比擬,不過很高,登臨樓閣,視野開闊,幾可一覽全部皇城麵孔,乃至可窺東都城內幕狀。
發落了一乾人等,劉天子的表情彷彿也好轉了很多,那些本就很少閃現在他身上的負麵情感也消逝無蹤。
“聽聞集賢殿那邊,那徐鉉同薛公吵起來了?”提及那些南臣,劉天子俄然饒有興趣地問道。
“官家,此處樓高風冷,有傷聖體,還請您下樓回殿吧!”服侍在天子身邊的,乃是宮中的大寺人張德鈞。
在很多朝臣看來,這類影響很不好,密奏陳事,但願劉承祐對此類環境加以警戒乃至懲辦的人都有很多。
“官家春秋鼎盛,身強體健,是小的妄言了!”張德鈞又改口道。
劉天子這邊,也聽到了一些他“耳熟能詳”的詞句。即便在朝中,很多自大文才的臣子,都不得不承認,這李後主在詩詞上的成就。
劉天子呢,對此又那裡能淡然視之,這比起李煜那些淒苦詞賦更令他憤怒。見劉天子麵帶慍怒,張德鈞順著他的話說道:“似徐鉉如許的南臣,仗著本身讀過一些經史子集,有一張利口,賺得些浮名,毫不感念陛下的寬大與恩德,無所顧忌,一味追懷故國,實在可愛!”
“陛下賢明!”
心中的愁苦,不但冇有跟著時候的流逝而有所減弱,反而更加濃烈。因而,為大漢文明奇蹟的生長,李煜做出了不小的進獻,這幾年間,李煜所寫的詩詞,流出了很多,在東京的一乾文人間,引發了一些反應。
此番,張德鈞也拿此事來提示劉天子。對此,劉天子輕笑了兩聲:“當文人詞人,李煜也算出類拔萃了,但是做君主,他就差得遠了。當初他坐擁江南,尚不能守之,束手北麵而臣,現在隻能居住東京,寄人籬下,有何懼之?他若循分守己,填些詞曲,以抒其懷,就不必去打攪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