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點頭:“楚使仍在鴻臚寺待詔,未曾南歸!”
感其疑慮,王樸起家,替劉承祐圓一波,道:“以臣之見,陛下此舉,高氏心存憤激,或是必定,但同時,反可釋其疑忌。南派之軍,兵卒不加多,糧食命脈又繫於其手,其不敷憂。不然,縱朝廷行動不大,也難保其不憂恐,朝廷會不會謀算荊南!”
觀其神態,鎮靜難耐,就是不知,是為了出使建功,為國煊威,還是記念秦淮河上的花舟美人......
聞命,陶穀立即直起家體,放開冊頁,提筆籌辦,其他眾臣,也都打起了精力,靜聽天子命令。
究竟上,前有出使南唐的經曆,並且任務完成得不錯,陶穀是個再訪南唐的人選,彆的,就是王溥了。
劉承祐又朝馮道授意道:“派人去江陵,與南平王籌議借道事件,趁便知會他一聲,馬楚之事,就不勞他多操心了!”
又看向其彆人,嚴厲提示道:“襄州、荊南以及湖南那邊,朝廷相乾部司,當極力共同,從速落實,確保襄軍屯澧,以免貽誤,而生佗變!馬希廣那邊,想來是撐不了多久的,此番朝廷的行動,必然要快!”
劉承祐的要求,讓眾臣一時都不敢冒然保舉。大漢戰將千員是不假,但多勇夫悍士卻也是不爭的究竟,駐屯澧州,一味的勇並不成行。當然,慎重沉穩之將,也很多,隨口便能道出郭威、郭從義、劉詞等人,但如有這些軍中大佬去戍一座橋頭堡,就算劉承祐命令,人家還真不必然受命......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存眷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支付!
“再者,馬希廣若敗亡,馬希萼還敢犯我天威嗎?說不準呐,屆時馬希萼還會派人,簞食壺漿北上,以犒王師!”
“湖南之事,就此議定!”劉承祐做了個總結,而後提出最後一個議題:“那麼偽唐那邊,當以何人出使,說其‘分楚’!”
畢竟,劉承祐之意,實在有些倚勢欺人,恃強淩弱,對荊南高保融如是,對襄州安審琦亦如是!
此前,南平王高保融上表東京,言馬希萼邀荊兵南下,同謀湖南,高保融心胸遊移,不敢自專,遂上書,請漢天子決策。在劉承祐看來,這高保融也是故意無膽,既如此,那便給他個明白的答覆了。
“是!”
言方罷,陶穀是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大開大合一禮:“臣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