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統統人新年安康,第二章在早晨。
自從元鼎三年(前 114年)將函穀關東遷到項羽坑了二十萬秦軍的新安後,舊關就閒置了,不過光參軍事角度看,新關遠不仍舊關,一來險要有所不及,二來是隻扼住了北崤道,如果真發作像秦末那樣的大亂,東軍完整能夠不走新安,而從南崤道繞疇昔,直插弘農。
“我傳聞,烏桓人血族複仇之風頗盛,前次被殺了六千人,豈會善罷甘休,現在是真得將其打服才行了,幸虧度遼將軍已受命北上,將燕代卒擊之。”
“既然故關更險要,那為何要遷?”
劉瑤光換了一身男裝遠眺,看到一座關城設於兩座土丘之間的平坦之地上,不由驚奇:“夫君,這函穀關就是那賈誼《過秦論》裡說的,‘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的雄關?妾看著也不險要啊,還不如鐵門關。”
“倒也戀慕他,好歹總有事做。”任弘閒了大半年,心中又再度躁動了起來,同時想起霍光召本身回長安,又是因為何事?
不過任弘感覺,此說乃是官方傳聞臆斷,漢武帝之以是情願徙關,應當冇考慮過楊仆的麵子。他一個以水戰著名的傢夥,在遷關如許的大事上應當冇資格說話。更多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天下承平百年,關隘廢弛,關東諸侯減弱,不再被視為假想敵,因而廣關以擴大直轄範圍。不但弘農,厥後連河南、河內、河東都被朝廷歸入司隸校尉直領受轄。
這也是漢武帝時對朝鮮用兵的兩條線路,左將軍荀彘將燕、代卒為主力,過鴨綠江入朝鮮。那位於函穀關東遷有關的楊仆則為樓船將軍,以海軍載運齊卒七千人橫渡渤海,直撲王儉城。
任弘笑道:“這新安縣的函穀關乃是新關,真正的秦函穀關在西邊三百裡外的弘農縣。”
“哦?”任弘驚奇:“與我有何乾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