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並未起家,而是舉杯行禮,灑然笑道:“本日蒙將軍美酒美意接待,瑜已是醉意昏黃,十指顫抖不能便宜,恐操琴不成,反成笑柄,望將軍包涵。”
少年身高八尺不足,猿臂蜂腰,一襲白衣,邊幅極其漂亮,自斟自飲,神情天然蕭灑。
這在張遼的意猜中,因為他們二人代表的就是世家豪族權勢,根底也在於處所豪族與世家,加上二人本來就與張遼有仇,更懷野心,豈能擁戴他推行科舉。
袁術一聽周瑜不是回絕本身,而是自請從縣令做起,仍在本技藝下效命,頓時轉怒為喜:“好!好!如此公瑾便先做居巢長,熟諳事件,過些光陰,吾再重用。”
不過跟著縣試結束,到了十月中,從其他處所趕來的儒生反而多了起來,他們不必然是插手,大多都是來張望,張遼都安設他們住下。
不管男女,仙顏老是占有上風的,袁術雖被周瑜回絕,但看他如此灑然,心中全無見怪,反而喜好,生了招攬之心,又舉杯道:“公瑾既是醉酒,操琴便罷,吾聽聞公瑾很有技藝,又知兵略,欲以公瑾為校尉,不知如何?”
袁術看到周瑜竟然回絕,頓時皺起了眉頭,雙目如電,盯著周瑜。
亂世科舉實為不易,不出張遼所料,檄文下發後,河東、幷州、關中、青州緊鑼密鼓籌辦,曹操的兗州也主動呼應,但其他州郡反對聲極大,袁紹、袁術兄弟率先發難,指責張遼背祖製,戕世家,有王莽之行。
不過就在這時,那少年俄然轉頭,下認識看了一眼那帷幕,旋即又低頭自飲。
各縣均設了考官,張遼又任命四大監考中郎將趕赴四方調和與監察,北方河東與幷州是蔡邕任監考,西麵關中是鐘繇監考,南麵荊州、益州、揚州是劉備監考,東麵冀州、兗州、徐州則是曹操監考。
周瑜最是精通樂律,便是醉酒當中,隻要操琴者有些微不對,他便能發覺出來。
第一次科舉為時半年,玄月縣試,次年三月會試,四月殿試。
不過動用武力也需求契機,張遼也籌算將武力行動放在第一次科舉完成以後。
袁紹、袁術等諸侯察知這個環境後,命令部下軍士堵截門路,四周捕獲,又以縣令禁行,不讓屬地中的儒生趕赴雒陽。
那少年恰是廬江周瑜,他身邊的中年人是他的叔父周尚。
揚州九江郡,壽春縣州牧府中,香爐嫋嫋,琴聲婉轉。
此次科舉張遼為主考官,考慮到第一次科舉,河東、雒陽、幷州、青州與關中等張遼掌控之地還好,其他州郡環境龐大,那些諸侯一定會呼應縣試,以是張遼將縣試放在了他掌控的地盤中,不管荊州、揚州、徐州或其他處所,皆可趕到雒陽、關中、河東、青州等地報名插手縣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