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以最快的速率返回難樓的營地,向難樓彙報導:“大王,大漢朝廷停了每年對我們的犒賞。”
“是,智囊。”使者很歡暢,終究達成與大漢朝廷的買賣,且獨占了統統烏桓部落的好處;至於從代郡和雁門郡烏桓部落中征召義從的事情,在大漢已有多年的常例,隻要不征召他們本部的人馬便可。
“能夠,遵還是例,你們最多能征召兩千馬隊,我能夠做主,你們派人前去代郡和雁門郡的烏桓部落征召便是。”
他既獲得了買賣的好處,全占朝廷犒賞的份額,又能與護烏桓校尉聯手打壓東部三郡烏桓的氣力,便利將來收編他們,統統的好處都被他難樓占了,內心不由狂喜。
對使者提出的讓大漢從代郡和雁門郡征召馬隊義從的事情,難樓冇有往深處想,這是多年來構成的常例。
“哈哈,我就想,大漢必定不敢與我等為敵,此乃為交好我等的變通體例。”難樓聽完使者的闡發後,表情大好。
難樓心想,他隻是得知新的護烏桓校尉上任,派使者去難堪他一下,冇想到有這麼大的收成;如果如許的話,他每年能獲得近五千萬錢的利潤,部落必定能飛速生長,到時候先把轄區內的小部落全數收伏,把上穀郡、代郡和雁門郡的東部變成他的按照地,然後再去東三郡,把烏桓部落同一起來,他便有了與鮮卑人爭奪草原霸主的氣力。
“啊,這麼便宜?”難樓不由吃了一驚,要曉得他們之前從寧縣買糧食,每石起碼需求500多文錢,一隻羊還換不了一石糧食。
兩邊遵循商定,簽到和談,明白代價和買賣數量、買賣時候等內容。
“大王,統統烏桓部落的犒賞全數都停了。”使者答覆道。
使者忙安慰道:“大王切莫打動,他們早有籌辦,代郡和上穀郡北部的漢民全數南遷,我們就是策動戰役也搶不到多少物質。”
“是隻停了我們上穀郡烏桓部落的犒賞還是統統烏桓部落的犒賞都停了?”難樓體貼的問道。
提早送來牲口,他更不擔憂大漢會因這點小財而失期於他們這些外族。
“戰時貴部必須出動不下於五千的馬隊助戰,不然我們甘願把買賣份額交還給東三郡烏桓。”
使者歸去後向難樓大王做了詳細彙報,對買賣數量非常對勁,其表情大好,大大的讚美了使者一番。
“若彆的三部烏桓部落派馬隊前來討取犒賞,我們又如何應對呢?”
至於供應不低於3000馬隊的救兵,難樓也冇有往內心去。畢竟他搶占了東部三郡烏桓的份額,他們必然不會善罷甘休,到時候必定會劫奪州郡,事情由他引發的,他如果不參與救火,護烏桓校尉必定會把買賣份額讓渡給東部三郡的烏桓部落,他更不肯意如許的事情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