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新帝國(2)[第2頁/共3頁]

第585章 新帝國(2)

門下省,置侍中二報酬省長,正二品(代宗之前正三品)。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改門下省為東台,侍中稱左相,武後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稱納言,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門下省為鸞台。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稱黃門省,侍中稱監,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左相。

新帝國規複古稱,稱侍中。

武後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朝廷的權力鬥爭非常狠惡,每天都有人升官,也每天都有人罷官,朝政完整變味。有一個名叫魚保宗的,上書建議置銅匭以接管四方之書。武則天接管了這個定見,鑄銅匭四個,塗以四方色彩,擺列在朝堂:東方青匭,稱為“延恩”,凡是告養人勸農之事者投之;南邊紅匭,稱為“招諫”,凡是論及時政得失者投之;西方白匭,稱為“申冤”,凡是陳述受抑屈者投之;北方黑匭,稱為“通玄”,凡是告密天文或奧妙謀反者投之。朝廷派諫議大夫、補闕、拾遺各1報酬使者,辦理四方銅匭;又派禦史中丞、侍禦史各1報酬理匭使。

中書舍人六人分押尚書省六部,並幫手宰相判案。宰相的議事處政事堂就有一個門通往中書舍人辦公廳,宰相常從這個門顛末,找中書舍人谘詢政事。代宗大用時,常袞為相,才把這個門堵死,“以示尊大,不相來往”。肅宗時,常以他官知中書舍人事,文籍記錄,當時因“兵興,急於權便,政去台閣,決遣顓出宰相,自是舍人不複押六曹之奏。”

相乾文籍記錄:“侍中……掌出納帝命,相禮節,凡國度之務,與中書令參總,而顓判費事”。有門下侍郎2人,正三品,為侍中之副,龍朔二年改稱東台侍郎。武後垂拱元年,稱鸞台侍郎,天寶元年,又稱門下侍郎。《百官表》雲:“門下侍郎……掌貳侍中之職。大祭奠則從奉巾,既帨,奠巾;奉匏爵讚獻。元日、冬至,奏天下吉祥,侍中闕,則蒞封符券,給傳驛。”門下省的屬官有左散騎常侍2人,正三品下。掌規諷不對,侍從參謀。左諫議大夫4人,正四品下,掌諫諍得失,侍從讚相。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