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軍潛艇遵循噸位大小,分紅3個品級。
第二等潛艇首要擔當海疆打擊任務,亦便能夠實現在分歧海疆的調劑,能夠不依靠半途補給而高出海疆作戰。首要仿照德國潛艇的u158-u159係列,在噸位上略有放大,水上排水量960噸,水下排水量1140噸,水麵最高航速16節水下最高航速9節,具有4座魚雷管,2前2後,可照顧14發魚雷,續航力3500海裡。除魚雷以外,另有一門127mm的船麵炮。
但願號:顛末第二次改革以後,標準排水量達到8900噸,3萬匹馬力,最高航速18節,艦上有艦載機24+4架,編成序列包含了艦戰、艦攻和艦轟,冇有專門編組魚雷機(究竟上魚雷機和轟炸機是通用的),窺伺機和北海號一樣,水上飛機有4架。
所長:黃履川少將
第三潛艇支隊:
!#
潛艇序列
工程研討到處長:朱 榮準將
在48+4架艦載機中,分紅4其中隊,包含1個艦戰中隊,1個艦攻中隊,1個雷擊中隊和1個艦轟中隊,每其中隊12架飛機,編成3個4機編隊的小隊,彆的另有一個4架飛機的窺伺小隊。這52架是全數能夠從船麵騰飛的,除此以外,航母還分外籌辦了8架水上飛機,全數都是窺伺型。
陸地研討所處長:林繼蔭上校
青島造船廠廠長:吳毓麟準將
兵員研討到處長:許世芳準將
總工程師:曾宗瀛準將
國防打算(4)
第二潛艇支隊:
跟著多量新艦的退役,清末的老艦紛繁退役或者轉入二線,國防軍水兵噸位數上升到了25萬噸略多,排在英、美、日、法、意、蘇俄以後,德國、奧匈因為敗北,艦艇噸位不成製止要降落,而蘇俄的艦艇噸位紙麵上固然比中國還略強一些,但戰役力卻已經大打扣頭,說中國事天下第六水兵強國也能夠說了。
總工程師:鄺國華準將
轄有三等潛艇16艘:編號彆離為u301~u316,艦長軍銜普通為少校,個彆為中校。
總工程師:任 照上校
並且,在德國正式投降後,得益於陳若愚的聯絡,幾近統統排的上號的德國潛艇設想師、工程師和諳練工人都轉移到了中國,在葫蘆島水兵基地大範圍製作潛艇,再連絡穿越組的質料後,很多戰時還是設法的設想一步步變成了實際。到1920年,中國已經具有各種潛艇20餘艘,不但在遠東首屈一指,活著界範圍內也算是排的上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