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興(1912)、遼平(1912)、遼遠(1913)、遼靜(1913)、遼安(1914)、遼康(1914)、遼威(1915)、遼福(1915)
處置理上說,總後統管全*校,蔣方震的發言也是不偏不倚,薩鎮冰想了想,當然也隻能同意。實在,作為傳統水兵派,薩鎮冰最開端對水兵航空兵和航母並冇有太放在心上,隻感覺這些會飛的木頭架子當個窺伺員還行,作戰是不成設想的。比及了實際功效一出來,固然冇法竄改牢固思路,但起碼明白水兵海空兵不是個壞東西。在開會之前,水兵航母派代表人物沈鴻烈千方百計地讓他多弄點飛翔員來,他聽得耳朵都生繭了,天然不敢掉以輕心,不然歸去矯捷艦隊高低還不找他冒死?
常務副司令:湯薌銘中將
院長:葉在馥少將
一等魚雷艇8艘:
跟著兩期水兵扶植的完成,水兵各艦艇編成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更,由本來巡洋艦隊、矯捷艦隊、練習艦隊、巡防艦隊、雷擊艦隊和運輸艦隊六大部分變動為北海、東海和南海三大水兵軍區,在水兵軍區下再分設作戰、運輸、練習等艦隊。
副主任:吳德章準將
桐準將
北運:2400噸,4700匹,18節,1908年
季候級4艘:空載排水量980噸,2.35萬匹馬力,最高航速33節,首要武備為4門102mm口徑艦炮,雙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2具),彆離為春(1914)、夏(1914)、秋(1915)、冬(1915)
副司令:吳應科少將
練習艦序列
應瑞(1912),排水量2600噸、6000匹馬力,最高航速20節;肇和(1912),排水量2460噸,馬力、航速同應瑞
水兵後勤部主任:劉傳綬少將
原北訓號(680噸,19節)轉入海關,充當緝私艦,通濟艦退役。
聯榮(1919)、聯康(1919)、聯光(1920)、聯明(1920)
二等魚雷艇8艘:
745噸,1350匹、13節、1907)、“二永”中的永豐、永翔(購於日本,780噸,1350匹,13.5節)全數轉為江防艦,屬於差人體例,退出水兵。
泰山號(1919)、華山號(1920)
到二期國防打算完成後,淺水炮艦根基已從水兵序列中消逝。
一等擯除艦8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