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產業[第3頁/共5頁]

他們商討著,以現在二房名下的財產,有織場,有染坊,這布匹買賣便可做得,還能夠收了蘇杭所產的綢緞上京發賣,以是一家布店或綢緞莊是必然要有的;彆的,二房也有茶園,蔡卓成在杭州茶業也有人脈,開個茶葉鋪子,也不愁貨源銷路;至於與威爾斯家、外務府合開的商號,趙家隻要時不時查個賬,再派兩小我去羈繫,也就行了,旁的事倒是不便插手的,倒是有新奇貨色來時,能夠優先挑一些。

趙琇插嘴道:“能夠開糧店。”

趙啟軒笑了笑:“那不過是唬人的,就是個幌子。傳言一出,就有外洋來的和尚去官府討情,連旁的西洋客商也都紛繁進言,請官府饒了馬特一家的性命。也有人說,那馬特百口並非本國百姓,既犯了事,擯除出境也就是了,何需求他一家性命?他後代年紀尚輕,最小的女兒還不滿十歲,就這麼死了未免冤枉。官府也不出聲,這時候那威爾斯太太卻出麵了,她拿銀子贖下了馬特一家,讓他們成了她的仆從。”

趙啟軒笑了,抬高聲音:“她部下的人暗裡奉告過我,說威爾斯家的人毫不會讓馬特一家回到西洋去持續作威作福的。他們的船隊路經南洋時,會尋一個大些的島把人放下,讓他們在島上做苦工,與本地土報酬伍。船隊回到英吉利後,就哄人說路過法蘭西國時把人放下了,那邊的人也不知是真是假。每年船隊有人顛末他們地點的島,會去瞧瞧他們是死了還是活著,如果死了倒也罷了,如果還活得好好的,就毫不讓他們過得舒暢了。如此長年累月地折磨下去,就象是鈍刀子割肉,比一刀把人殺了,更叫人難受呢。”

趙琇便對張氏說:“我有這個設法,並不是想跟六房搶買賣,而是感覺,我們家現在有那麼多田莊,大半都是種的糧食,除了留夠我們家本身吃的,再有一些存起來防備災年,剩下的要如何措置?必定要賣掉的。如果六房把糧行開到都城來,那我也樂得把糧食賣給他們,費心很多,但如果他們不籌算在京裡開糧行,那我們家乾脆就本身開一間,也免得便宜了外人。”

趙琇聽得笑道:“可不是劃算嗎?就算把利潤分出去了大半,買賣倒是穩穩鐺鐺的,的確就是獨門把持。”如許的好處分彆,對趙家二房與六房來講,並不虧損,反而還跟外務府搭上了乾係。有外務府的麵子,威爾斯家新建的這家商行,不管要買賣甚麼東西,都少了辦理有關方麵所需的用度,本錢降落,利潤天然就多了。不過威爾斯家的人能夠熟諳到此中關竅,情願捨出這部分好處,魄力也很驚人。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