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三娘想要在水月庵多逗留一些光陰,故此捐了一百個銅錢做香油,那玄安唸了一聲佛號,她看了萬福一眼,說道:“我佛慈悲,施主遇著難處,我們自是極力互助,隻是庵裡就我和徒兒三人,實在不便收留男人。”

小尼姑聽完她這番話,扭頭就朝著內裡喊她徒弟,不到半晌,來了一個四五十歲的姑子,隻見她身形乾癟,穿戴一領洗得發白的素袍,傳聞顧三娘是從北方避禍來的,又見她們確切像是一副走投無路的模樣,因而嘴裡唸了一聲佛號,說道:“諸位施主,先進屋歇一口氣罷。”

誰做皇上,自是跟這個小小的水月庵冇有乾係,顧三娘想的是另一件事,她和吉昌公主分開時,本來說好回長陽,不知吉昌公主怎會去了北邊,不過這兵荒馬亂的,或許是動靜傳岔了也不必然。

顧三娘另有話要問萬福,當著玄安的麵前她不好問出口,隻待回到庵裡,四下隻剩她們主仆幾人,顧三娘說道:“除了這些動靜,你還探聽了些甚麼?”

小哥兒半日冇看到顧三娘,這會子見到她,乖靈巧巧的靠在她的懷裡,一雙又黑又亮的眸子子四周張望。

在上山的路上,顧三娘就已想好說辭,到時人家如果問起來,她就說她們一行是北邊來的,因著那邊產生戰亂,她到穀縣來投奔遠親,誰想到了以後,發明親戚早就過世,現在她們回不去,又式微腳的處所,這纔過來打攪。

隻為免除不需求的費事,顧三娘用心把姓名隱去,跟著柳五婆一起姓,那日她要下地,柳五婆再三勸止,顧三娘卻說,當今不比在府裡,如果不時端著主子奶奶的身份,真正有些不應時宜。

萬福趕緊收起笑容,隨後一板一言的說道:“安家不得民氣,老皇上死了,清楚該太子接著當皇上,他家卻把彆的皇子扶上皇位,看到他們要敗了,我當然歡暢。”

這尼姑庵中間是佛堂,擺佈兩邊幾間配房,院子裡栽了一株梅花,這會子梅花開了,庵裡透著一股清幽的香氣。相互閒談幾句,顧三娘得知這裡叫水月庵,隻因地處偏僻,庵裡攏共也就住著她們師徒三人,徒弟玄安,入了佛門三十餘年,給她開門的小尼姑叫靜慈,是玄安外出化緣時撿返來的孤兒,另有一個叫埋頭,天生是個啞巴,小時候被家裡送到水月庵,她們出去的時候,她正在屋裡燒炕。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