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五婆心知玄安的顧慮,她道:“師太放心,庵裡如有柴房,或是放雜物的處所,能讓他有個擋風的處所就行,毫不敢打攪你們清修。”
天變暖後,結凍的地盤漸突變得堅固,玄安師徒幾人開端籌辦春耕,顧三娘好多年冇在地裡勞作,種田的技術雖說有些陌生,幸虧並冇丟下,玄安帶著門徒翻地,她跟著一起幫手,靜慈見她有模有樣的,笑道:“柳娘子,我看你像個富朱紫家出來的,本來還會種地呢。”
屋外已是烏黑一片,如果叫她們走,顯得不通情麵,玄安略微思考半晌,她又見顧三娘麵相誠懇,終究點頭承諾,說道:“施主如果不嫌棄,就請住下來罷。”
萬福趕緊收起笑容,隨後一板一言的說道:“安家不得民氣,老皇上死了,清楚該太子接著當皇上,他家卻把彆的皇子扶上皇位,看到他們要敗了,我當然歡暢。”
顧三娘深思了一回,看到萬福正跟靜慈講著本日聽來的傳言,便朝著他的頭上敲了一記,罵道:“不準把這些世外俗事,拿到師太她們麵前來講。”
不知不覺,顧三娘在山裡住了一個多月,期間,她又給庵裡捐了一百個銅錢的香油錢,不久,雪化了,樹枝抽出嬾芽,氣候一日日陰沉起來,水月庵在深山裡,凡是連著好幾日,都看不到除她們以外彆的人影,有個好處是不必擔憂追兵,可內裡是個甚麼景象,她一樣也是兩眼一爭光。
“真的?”顧三娘內心又驚又喜,若動靜失實,也就是說安氏一黨將近垮台了。
萬福想了一下,一五一十把所見所聞都說給顧三娘聽,他道:“穀城亂得很,到處都是避禍的人,我這些動靜,都是聽他們說的,這兩日,又有人說縣城大門要關,任何人不得收支,隻怕想到益州去,更加不輕易。”
顧三娘道了一聲謝,便跟著她們進屋。
還不待玄安說話,顧三娘先奉上一百個銅錢,說道:“不管師太收不收留我們,便是進到佛門,冇得空動手出去,這是我和家人奉給佛祖的香油,還請師太不要推讓。”
路上避禍,顧三娘時候記取財不過露的事理,搬到霧山時,沈拙給她留了一大筆銀子傍生,當日倉促忙忙逃出來,顧三娘就把銀錢縫到衣裳內裡,她隻留了些碎銀子零用,偶然需得借住在彆人家裡,大多給二三十個銅錢做報答,需知報酬財死,鳥為食亡,在外謹慎謹慎總冇錯處。
柳五婆心知顧三娘看著脾氣暖和,實則如果盤算了主張,等閒不會變動,她又見苦勸不住,因而顧三娘下地時,她總要跟著一起,隻不過,她管家是一把妙手,種田這究竟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