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後冇有像平常一樣召見軍機大臣,而隻伶仃召見工頭軍機章京,按她的定見禦前擬旨,朱書授出:

本朝家法嚴緊,若謂其如前代之竊權亂政,不唯用心所不敢,亦實法律所不容。隻以上數端,貽誤已非淺近,若不改圖,專務姑息,何故仰副列聖之偉烈貽謀?將來天子親政,又安能諸臻上理?

醇親王如有所見,無難具摺奏陳,以資采擇;或加召對,虛習延訪,正不必有構和之名,始可收讚襄之道也。

孫毓汶更是個拍馬溜鬚之徒,隻要個閻敬銘是因長於理財遭到慈禧太後賞識而入值軍機。如此變動,豈不是“易中樞以駑產,代蘆服以柴胡”?

“據盛昱奏稱仁宗睿天子(即嘉慶帝)聖訓,有諸王向無在軍機行走等因。聖謨深遠,允宜永遵。惟自垂簾以來,揆度時勢,不能不消親藩,進參機務。此不得已之深衷,當為在廷諸臣所共諒。

現值國度元氣未充,時艱猶巨,政虞叢脞,民未敉安,表裡事件,必須得人而理。而軍機外實為表裡用人行政之關鍵,恭親王奕??等,始尚謹慎匡弼,繼則委蛇保榮,近年爵祿日崇,因循日甚。

聽了李蓮英的話,慈禧太後想想也有事理,因而又下了道諭旨:

醇親王奕譞,再四推讓,叩首懇請,當經曲加嘉獎,並諭俟天子親政,再降懿旨,始臨時受命。此中勉強,爾諸臣豈能儘知耶?

同一天,又頒佈上諭:“禮親王世鐸著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無庸學習禦前大臣,並無庸帶領豹尾槍。戶部尚書額勒和布、閻敬銘、刑部尚書張之萬均著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工部侍郎孫毓汶著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想到這裡,也顧不得本身的性命了,拿出紙筆,當下又寫了道奏摺:

諭內閣: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後懿旨:

因為二者比擬,新軍機處遠不如舊軍機處。禮親王世鐸為人脆弱無能,遇事毫無主意;額勒和布呐呐寡言,被人譏為“啞人”;張之萬號稱“治事精捷”、“練達”,實則“唯工逢迎”;

有了李蓮英、孫毓汶的經心運營;醇親王的儘力支撐,統統事情天然都如慈禧太後所願順利地停止著。

動靜傳來,盛昱可傻眼了,本想替恭親王說幾句話,誰知又弄出個醇親王來。

若竟照彈章一一宣示,即不能複議親貴,亦不能曲全耆舊,是豈朝廷廣大之政所忍為哉?言念及此,良用惻然。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