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些人也跟著知府王全樂分開,馬慶昌大抵還不會這麼惱火。這幫不幫手辦事隻是湊趣的傢夥卻大吃一頓,這的確是本末倒置。更何況那些傢夥們並不會因為這頓飯而記了馬慶昌的好處。他們隻是陪坐罷了,配角並不是他們。
聽了馬慶昌的話,四十來歲的老頭子驚了,他趕緊問:“馬爸爸,官軍要用火槍對於我們?”
老年人冇說話,中年人開口了,“馬爸爸,我們都是信真神教的二等回回。如何不能說漢人了?你帶著大師誦經的時候,老是奉告我們,大師都是真神的子民,都是兄弟姐妹。這時候如何要我們改口!”
不消馬慶昌開口,老頭子頓時回身對著中年人怒喝:“你懂個屁!官甲士數比我們村裡的人多得很。你能打得過那麼多人麼?”
老年人另有當年的回想,三十歲的中年人和二十來歲的年青人當年冇輪到從地窖裡往外拖屍身。因而三十歲的中年人血氣方剛的說道:“怕甚麼,這些年我們也有了些火槍。”
儘力壓住了心中的肝火,馬慶昌歎道:“你們可知大宋官家組建了稅警麼?前次去莊裡的隻是稅務局的人,他們手裡冇有槍。現在漢人的稅警已經籌辦前去莊子裡,他們手裡可都有火槍。我們能比蒙前人還短長麼?我們莊子裡的馬如何來的,你們健忘了麼?”
大宋殺人蒙前人那是潔淨利落,但是在內部措置事情就冇這麼乾脆。他們建立了龐大的公檢法,凡是殺人都要顛末鞠問等過程。就麵前的這些人,一旦被抓,天曉得他們會說出些甚麼來。馬慶昌本身和這幫人有著深厚的關聯。如何都洗不清。
幾個莊裡來的人物聽到馬慶昌出爾反爾,先是訝異,那四十來歲的老頭子先規複了普通。他儘力收起不滿的神采,持續說道:“馬爸爸,我們問過了,冇人承認說本身打過人。”
想到這裡,馬慶昌儘量讓本身的聲音暖和起來,“你們擔憂的事情我曉得,就是信不過漢人。擔憂漢人會欺負我們……”
幾小我神采頓時就變得嚴峻起來,此中一名四十多歲的老年人遊移著反問:“馬爸爸,你不是說能把事情告終麼!”
想到過往,馬慶昌忍不住說道:“你們今後不準再用‘漢人’二字。”
如此發言倒是擊中了馬慶昌的謹慎思,讓馬慶昌的神采更丟臉了。他的確是如此考慮,如果想製止稅警軍隊掃蕩莊子,就得給他們一個交代。這麼一個交代,那就必須是有人出來抗鍋。如果莊子裡的人不肯為本身的行動賣力,那說不得,隻能強行抓些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