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祺年歎口氣,還是決定改正她,一本端莊的道:“今後你喊哥年寶。”
轉眼到月末,姚祺年簡樸清算幾件行李,起早趕到公社汽車站乘車去縣城。
以姚祺年來看,此時打代價戰分歧適,因為市場還不穩定,風險身分太多,另有糧站這個大頭在和他們合作,略不謹慎就會虧蝕。
姚祺田搖點頭,眉頭擰成了疙瘩:“我挨家挨戶收糧,他也挨家挨戶收糧,我出一毛一分錢一斤, 他出一毛二,這不是明擺著跟我們對著乾嗎?!”
宋明好佩服了,這都能被他猜到。
“不收糧?”王乃雲一驚,緊著就問:“不收糧你去乾甚麼?”
白日裡,姚祺田賣力店主走西家收稻穀, 姚祺年和姚四海就去新房幫手抬磚拎泥桶, 王乃雲和貢付姐留在家忙家務, 抽暇就編織麻袋, 一家人都有條不紊的做著各自的事。
姚祺年委曲了半響也不見宋明好來哄他,立馬就不樂意了。
哪知還是被姚祺年扯領子給提溜住了。
宋明好忙點頭:“年寶好聽,聽著就曉得是個寶兒。”
就在這節骨眼上,姚祺年接到了一通電報,是省師範黌舍的劉徒弟發過來的,讓他送五千斤大米,說乳膠製造廠的大灶徒弟要米。
究竟上過完年以後, 鄉裡就開端有人學姚家收糧了, 還不止王二麻子一家。
現在他和姚祺田手裡各有了餘錢,冇需求再死守這一門賣買,何況本年的行情遠不如客歲,到時候他們錢掙的未幾,再兩小我分攤,必定會有衝突,倒不如趁早漸漸分開,姚祺田乾姚祺田的,他乾他的。
這話聽得姚祺年有點來氣,話裡不覺就帶了倔強:“你每天在家收糧能收出朵花來?”
姚祺年笑嘻嘻點頭:“哥的奶名,年寶寶。”
從分炊以後姚祺年就在考慮這事了,本來日子苦,一家子同心合力不說無能出甚麼大事,起碼很快改良了餬口。
電話裡,姚祺年冇拐彎抹角,直接問林徒弟放不便利,順道也帶他去趟上海。
見宋明好一副要笑不笑的模樣,姚祺年兩眼一瞪:“如何,不好聽?”
姚祺田還是沉不住氣:“代價給太低,人家不肯賣我們,今後還如何囤糧?”
林徒弟的車要在月末去上海,這期間姚祺年跟姚四海兩口兒說了下他籌算。
印象裡, 姚祺年就冇見他大哥這麼活力過。
這類跟風讓姚家人非常惱火,特彆是姚祺田,這會兒氣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