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長束正家、增田長盛等四推行、石田三成的兄長和兩個侄子以及真島光吉等二十餘人也由本丸偏殿轉移到了二之丸的推行屋敷,雖說曉得本身不會被劃作和德川等人不異的罪惡,但伶仃囚禁,便意味著將來這大阪城,不會有本身的容身之所了。
除了三大老遭到钜額減封外,很多處所豪強也遭到了分歧程度的措置。此中最為諷刺的是,越後大名堀秀治固然主動開城投降,但因為其祖父、叔叔隨德川家康造反,攻陷海津城,形成蒲生賴鄉身故,在蒲生秀行的果斷要求下,堀氏一門終由越後(春日山)四十五萬石轉封為信濃(川中島)十二萬石,答覆了這座曾經破鈔大量兵力攻陷的城池,持續著他們的家名。
越前最大的權勢——以丹羽長重為當主的丹羽一族,此前在北陸與前田利政膠葛日久,對前田軍一度形成不小的威脅,幾乎遲誤後者援助禦東山城。丹羽長重本應遭到改易,但遵循之前的商定,前田利政死力向秀保討情,使得秀保終究決定將丹羽長重由加賀(小鬆)十二萬五千石轉封至常陸(古渡)兩萬石。作為酬謝,丹羽長重誌願擔當起監督常陸德川氏和下總石田氏等關東諸強力大名的角色。厥後,丹羽長重因為任務履行超卓,一再獲得秀保的讚美,並終究知行又規複到了十萬石以上,成為當時一大傳奇角色,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慶長五年六月月朔,大阪大廣間。
而德川家康、毛利輝元、上杉景勝三名叛軍主力,以及丹羽長重(越前)、堀秀治(越後)、島津忠恒(九州)、京極高知(甲信)等在處所策劃兵變的首要大名約二十餘人,則被囚禁在惣構的幾座陣屋中,等候秀保的終究發落。
信濃諸大名中除了真田昌幸,其他皆倒向德川家康,當中更以京極高知和石川康長為主,前者在碓冰峠敗北後向豐臣軍投降,雖說時候上較晚,但畢竟是京極高次的兄弟,因此獲得了秀保的赦免,得以以家臣的身份前去京極高次家中寄食;後者是信濃諸強中投降最早的一名,但因為參與攻陷海津城,遭到了蒲生秀行的構陷,秀保終究決定將其轉封越後阪戶城,知行也從十萬石減少為兩萬石,勉強儲存了家名,雖說心中不滿,但成王敗寇,且起兵謀反在前,又有甚麼資格反對呢?真田信幸戰後喪失了全數領地,但他作為真田昌幸的宗子,終究逃過了一劫,獲得了秀保的寬恕,獲準前去其父領內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