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說簡短,吃完大明湖的荷葉包子,我們幾人有說有笑的來到北極廟前。
“小爺是桓台苗家的四少爺”小廝背身翹著大拇指,那叫一個傲氣啊。
傳聞,苗世遠善於運營,他先遍告業內,到恒聚成存麵不但分文不收還將妥當保管。很多氣力強大、堆棧狹小的糧棧業主聽後,非常歡暢,變把苗世遠這個當作了本身的堆棧。廣幫客商到濟南,苗世遠領著他們到堆棧一轉,如山的麻袋堆把廣商們看的目瞪口呆:濟南竟有這麼有氣力的坐商!買賣一下子做成了。
苗世遠為人刻薄,頗善交遊,事情非常勤懇,傳聞每天天不亮就坐著車到工廠巡查,逼到部下人不敢懶惰。他病逝時,送葬的步隊從緯十二路一向排到緯二路,在桓台故鄉也是同時出大殯,就連當時的政要汪副委員長、陳公博等人都送了花圈。
“多謝這位爺仗義互助”我咋麼感覺像演時裝戲。
現在我已經進了四趟濟南府了,大抵上也摸熟了濟南府的環境,不過除了去分歧的當鋪當腕錶也冇有其他來錢的門路。幸虧我的機器表批的便宜當的合適,現在我已經能夠當到每塊十五兩關平銀的水準了。製止讓人看出馬腳,我幾近走遍了濟南府的大小當鋪,哎,一把酸楚淚啊。
“就依賢弟,正要向杏村兄劈麵請益。”
兩小我貌似親熱的相互探著海底,聊了一起倒是更加投脾氣了。
“實在兄弟家的外洋作坊都能出產,此次返來也帶來點簡樸的設備像嚐嚐行情,如果好呢就在這濟南府也立個鋪麵”
“終究找到正主了”我心話:“就怕冇人識貨,有這個明眼人就齊活了”,上了苗家的大車,我通過ba植入體係搜颳著苗家的質料:“苗氏個人是以苗世厚(得卿)、苗世遠(杏村)、苗世德(星恒)、苗世循(海南)四堂兄弟為首構成的,他們數十年間前後創辦過十幾個企業,如恭聚如糧棧、恒聚和糧棧、公聚和糧棧、同聚長糧棧、成豐麪粉廠、成記麪粉廠、西安成豐麪粉廠、成通沙廠、成大沙廠、文德鐵工廠、南記普豐麪粉廠等。苗氏兄弟來濟南之前,世居山東桓台縣索鎮。1894年,苗家與索鎮的油店大戶榮仲森合股開了一家聚恒油坊,到1898年即贏利3000兩白銀,兩家各分紅利1000兩白銀。這時,索鎮傳播著“要發大財還得去濟南”的說法,苗世厚、苗世遠非常心動,於1899年與鄭金聲、楊育軒各出銀1000兩白銀,有苗世厚、苗世遠道濟南濼口開設糧棧。當時,兩人還怕來濟南“人生地不熟”,立不住腳,遂與榮仲森商討,從聚恒油坊拿出200兩白銀,托鄭金生到山東巡撫衙門走動,“納票人捐”苗世厚捐了個例貢生,授六品銜,候補直隸州州同;榮仲森也捐了個例貢生,授六品銜,候補直隸州州判。隨後,苗世厚與苗世遠到濼口開設了恭聚和糧棧。糧棧運營6年後贏利7000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