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有很多人給黃庭經做註解,但是真正懂的人很少,有過內景體驗的人更少,冇有內景體驗的人如何能講萬景之祖黃庭經。
《神仙通鑒》、《承平廣記》皆有詳細記錄。魏夫人名華存,字賢安,任城(今山東濟寧)人,西晉司徒魏舒之女。好讀《老》、《莊》,《三傳》、《五經》、百氏,無不該覽。自幼好道慕仙。年二十四,父母強適太保掾南陽劉文為妻。生二子。長建立業後,夫人乃齋於彆寢。後夫病故,夫人安撫表裡,用心靜養,修真之益,與日俱進。至晉成帝鹹和九年(334),乃托劍化形而去,享年八十三歲。《神仙通鑒》稱其“詣上清玉闕,位為南嶽真人、紫虛元君”
《黃庭經》分為《黃庭內景玉經》和《黃庭外景玉經》,都是用七言韻文寫成。《內經》早出,大抵成書於晉太康九年(288)。而《外經》晚出,成書於晉成帝鹹和九年(334)。“黃庭”這兩字,卻早在東漢末年就已有了。漢桓帝延熹八年(165),邊韶在《老子銘》中已有“出人丹盧,高低黃庭”之語。至於“內景”、“外景”的稱呼,則更早在戰國末期荀子的書中就已呈現。如《解蔽篇》曰:“濁明外景,腐敗內景。”所謂“景”,是光色的意義。從唐朝到清朝的學者在註解時,大多以日喻火,以月喻水。火則外光,水則含景。內景含氣,外景吐氣。《道藏?黃庭內景玉經》捲上梁丘子注說:“黃者,中心之色也。庭者,四方當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內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內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諭日月星鬥雲霞之象,內象諭血肉筋骨臟腑之象也。心居身內,存觀一體之象色,故曰內景也。”在《道藏》中,我們還看到李千乘和務成子的註解,皆大同小異,其分歧之處,皆附會《老子》章句,闡髮長生不老、成仙成仙之道。而董德寧在《黃庭經闡揚》中則另有新解,謂“黃庭者,黃乃土之色,庭乃產業中,是三才各有中宮也”。這裡的黃庭三宮,乃是指
算算時候吧,公元334年,離現在1700多年的汗青了,那麼長遠的汗青,當時到底產生了甚麼?魏夫人到底是如何一小我?甚麼叫脫劍化形而去?為甚麼神仙通鑒說詣上清玉闕,位為南嶽真人、紫虛元君?這個稱呼到底有甚麼意義?
馳稱呼,並說明神身長幾寸幾分。如說腦神名覺元子,字道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