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皆汝身,但有取與行,

答:民氣,仁義禮智信,五心之華有二,一為陽,一為陰,陽者為正,陰者為邪,邪者名賊,故名五賊;人有五賊,滅其賊性,不滅賊體,如是賊乃為臣,可覺得用,人得五華,能夠養元;五臟精元,亦有陰陽,陰中乃有正邪,陽中亦有正邪,陰元中五賊氣盛,五精勢微,陽元中五精勢大,五賊氣微。

汝等道性,本自美滿,而汝等心,非是美滿,是故心同道性,修自心合道性,便名修道,汝之道性,豈用修行?但將汝心合道性,便是真修。

善性與惡性,汝賦性而生,

問:就教,修行煉心會有幾次當如何,偶然有所悟而空靈,一段時候後又**多了些?

若以心機學問,當常做思惟,常觀常照,常覺自心所想,乃有些微定性,以其定效能夠攝想,如是名為除心機病,而實此法,不除病根;彼等學問者,以其思惟心識而成見地,恒持此意,乃定性,定性識心,名為放心,彼等以此二定矜持自心,彷彿常心,而實自芥蒂性猶在,彼等以定性在,故不犯病。

問:如何禦臣?

心真則德真,德真則道純,

小論:一世一個身心靈魂,靈魂如人手足,隻是精力身的一部分罷了,何況有的人身後,六合劫滅,再次出世就是另一個六合天下了,隻要不是天生的癡傻,心識心神普通的,就算是凡人。

答:若能誠意懺悔失德過罪,默唸聖賢,誠懇悔罪,然後誠意靜坐,安止身心,半晌之間,靈魂即回,若天賦靈魂宇量不敷,則須漸次涵養而滿足。

何為天德真水,即神明也、亦名元神,乃一元之氣所生第一氣性也,如是名之為天德,真水者,以其能哺育形神故名真水,彷彿一氣而實非一氣,天賦一氣,在人身中,雖百萬分之一,亦足初修矣。

答:修道之人,欲越無明之困,修行身心,其將離困時,則如人在水,欲離水時,頓時沉重,此乃脫困之後果,水性之黏纏,亦是魔來拉扯,故當持心謹慎,精進而出,若心退轉,頓回水中,又覺輕鬆,而實非無困。

或善或不善,不離汝心本,

若於順境中,莫沉墮安閒,

問:請為我詳解天然之道。

陽心本靜,性主有為,通達神性,聰明天真,若棄私慾,則三毒滅,陽心孩童,天真自現;陽意有為,通達神明,以神性通達五臟,五臟諸臣,精華不竭,五臣朝心,名為歸元,實是歸合天真神性;陰心奪主,即欲奪神性也,若彼奪神性,則五元皆為之受損毒害,恣情貪嗔癡而無束縛,因而出錯,夭亡而死。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