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不能成,必是心離德,見賢當思齊,身心本是一。
若不能自主,心魔豈自明,
世人皆知,諸法是船,世人學法便是乘船,了諸法義而離開諸法即到此岸,如是觀點,為迷者作安撫說耳,世人卻不思真本,怯懦懶惰之心,以此愈重,是故乃逢彼劃一船師徒之言。
若遇強魔師,欲離不得離。
神光滿人間,覺性常周遍,
一天下中,無第二日,何故故?不必第二也。比方一日所照,天下皆白,千日萬日,天下亦白,一月所臨,人間光滿,千萬月臨,光亮亦滿,千萬星鬥,暉映人間,光亮遍滿,無有停滯,千燈萬燈,暉映城內,光亮無礙,一燈之明,不礙二燈,無量燈明,相互無礙,皆照滿城,千萬明燈,非是一燈,千萬諸聖,非是一聖,無量諸聖,皆照人間,相互之間,亦無停滯,如是諸聖無礙之法,世所難知,如是諸聖無礙之德,世所罕見。
天上日月轉,人間日夜換,
頌:
若不自發覺,不久墮邪魔,
存亡根在心,心解纜乃動,
精誠之所至,能夠破迷情。
師徒假人緣,迷情墮依性,
寄生六合間,即生依隨性,
雖與聖者住,心劫滅彼身,
頌:
知錯能懺改,大善乃自生,
歎:
行住與坐臥,四時宜調和。
頌:
六合立虛空,人自主於地,
世人精力耗損,即需閉目養神,若肢體不能調和運作,精氣之運轉,不能周圓,是故行住坐臥,宜於調和,肢體動而精氣轉,呼吸順而氣味平,魂神安而心機寧,不學內修證明者,當如是涵養於身。
不求於自明,求與聖同住,
頌:
眾等當修學正知,當持行正見,法是舟船,修是擺渡,明是登岸,汝等自不知法,自不修法,無證無明,豈能登岸?過現將來,未有一人能夠如是而登此岸,以愚癡觀點作思惟,自發得有船有此岸,於愚迷境地,此想建立,於明智境地,此想倒置。
是故當費心,思過永無止,
眼神發散,照見天下,比方日月暉映人間,日光所照,即有溫熱,月光所臨,即有清冷,世人雙目,發散神光,所照臨處,亦複如是,比方燈光,所暉映處,亦有溫涼,凡人精力不調,氣血有濁,心神不明,被眾生照見而不能發覺,是名無知。
諸聖不渡人,世人求人渡,
誘人劣心,懶惰甚重,投機取巧,偷心甚重,何故有此心?以彼等怯懦心重故。怯心賊人,焉敢獨行無人郊野,於無知前路,迷茫當中,焉敢獨往,如是怯賊,則愛取巧,以怯懦而生諸下劣心,彼等不能獨立自主,雖欲修持,而不能入正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