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議。”倒是徐世昌、岑春煊等一派開通官員附和。
蔭昌絕對是旗人的怪物,矗立獨行的牛人,一番話夾槍帶棒嗆得這幫子文人說不出話來。庚子國變中,凡是腦筋活絡,腦筋野蠻的人物大凡溜的溜、互保的互保,倒冇如何毀傷,偏這些食古不化,固執冥頑的傢夥要麼被聯軍抓住喀嚓了,要麼他殺就義了,聲音權勢比年下滑。拔除科舉後,連帶著翰林院的新人也冇有了,還能鬨騰甚麼勁?
“皇上。”善耆站出來發言,“巡警部設立之初,巡警各員為適應警政需求,將髮辮停止三分之一,現在看來不但便當,並且衛生。練兵處仿造的新式禮服臣亦看過,確切與髮辮舊俗不甚相容,剪辮一事臣以為不但可在軍界推行,民政部亦可一體仿效。”
“升允。”天子卻點了陝甘總督的名字,“傳聞卿不但反對新政,並且攻訐立憲?”
“載灃,朕倒感覺此言很有事理,數年前法國大夫替朕看病之際,亦提及髮辮毛病衛生一事……”
如何?載灃不反對剪辮?林廣宇較著冇有推測這個景象,他一向覺得此時對於髮辮的看重程度固然已經降落,但仍然是隻要標榜反動者纔會公開剪除,莫非說這幫親貴也不反對?
也有人跳出來反對,雲祖宗成法不成擅動,不過都是些冇甚麼職位的禦史或者冷板凳官員。林廣宇內心嘲笑,這些人與其說是反對剪辯,倒不如說他們仿效清流博取名聲,當下用目光一挑蔭昌。
另一個議案卻冇有這麼彆扭,方纔附和剪辮的大臣大多對拔除膜拜並不熱中,以為長幼有序、人倫有常,不成輕廢。辮子隻是入清今後纔有的事物,不過200餘年,而膜拜倒是中原一向傳播下來的風俗,已逾千年,哪能說廢就廢?
天子要拿升允立威?朝堂裡世人都屏住呼吸靜聽下文。第三次機遇 第一卷 風起青萍之末 第四十章 革故更始
“大膽,爾等竟然口出狂悖之言,還不敏捷退下?”冇想到倒是載灃第一個跳出來,林廣宇有些不悅,“載灃,讓他們把話說完。”
“這些天來朕一邊籌辦太後喪事,一邊深思國策大計。諸卿的心機倒是都和朕想到一塊去了,今兒個恰好拿出來商討。”天子臉上笑吟吟的,但說出來的第一句話將將殿中世人的打盹給驚醒了,“為明示朝廷竄改維新之決計,剋意進取之意義,朕已決定明歲改元,稱維新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