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們冇有諾曼底登岸時候那樣可駭的戰艦保護才氣,也冇有製海權來包管後續軍隊的順利登岸。
後續登岸軍隊起碼有10萬人,在運輸這10萬人進入英國本土的同時,還要確保讓起碼500輛坦克,與超越1000輛裝甲車登岸順利。
“我的元首,當務之急,還是要進步儲備油料啊。”勃勞希契聽到李樂打消了空軍的部分作戰行動,從速適時建議道。
想來也曉得,就德國水兵一年前的模樣,出產運輸船和登岸艦一點兒用處都冇有,因為一開戰,這些船隻都是英國水兵的靶子。
這一次,德國空軍粉碎的精準度更高,粉碎的更加完整,以是能夠讓英國在1941年上半年還是冇法構造起有效出產,是值得信賴的推論。
本來對水兵艦隊信心不敷的他,現在很信賴呂特晏斯手裡的這支能力龐大的艦隊。
“登岸船隻的出產,首要性一向都在潛艇和航母等艦艇以後,現在正在建的,有兩艘……”雷德爾看著李樂,答覆的聲音越來越小。
“我冇有體例將坦克第一時候內運到沙岸上去……這會讓我們的傷亡非常龐大。”勃勞希契指著英吉利海峽,對李樂先容了他的打算。
比來他的裝甲軍隊,連練習和練習都已經停息了。他手裡已經設備了超越1000輛的追獵者坦克殲擊車,設備了20個機器化步兵師。
東西兩線兩重的風險下,李樂對已經臉孔全非的二戰的將來走向,已經越來越恍惚的環境下,他不肯意冒太大的風險,讓德國再一次墮入被兩麵夾攻的地步。
如此龐大範圍的軍隊,如果不能包管後勤運輸的通暢,那就即是說是給英國人送去了5萬名俘虜。
即便是如許,運返來的燃油還是未幾,畢竟意大利另有法都城要分走一些,固然數量不大,可積少成多一樣讓民氣疼。
雷德爾當然曉得,如許龐大的運輸範圍,水兵是不成能完成的。即便是動用現有能找到的統統船隻,也隻能運一個零頭罷了。
將來,也就是1941年的6月,德國與蘇聯之間的戰役風險,就超越了李樂的預期了。
“是!我的元首!水兵必然會儘快反擊,再一次粉碎對方的運輸線!”雷德爾從速立正,昂起下巴對元首承諾道。
貧乏援助的這些軍隊,能夠會在登岸的過程中,被英國岸防軍隊全殲在沙岸上。
“空軍方麵要做的事情,一方麵是在佈雷斯特看好水兵的後院,一方麵就是騷擾英國本土……”看向戈林,李樂籌辦給空軍“減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