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曉得,德國還在同時量產著潛艇高射炮等蘇聯產量極低的兵器設備。
但是這些本來貴重的,非常首要的坦克維修兵們,卻發明彌補來的是他們之前冇修過的坦克——好難堪啊……
1號坦克一千多輛,2號坦克一千多輛,虎式坦克1千多輛,38T坦克一千多輛,六種型號的坦克加起來總數差未幾是兩萬五千多!
以是,這些補綴坦克的,要比那些彌補出去開坦克的,更加愁悶一些——他們不會跟著坦克被擊毀同時陣亡,他們要撤退到安然的處所,等候補綴更多的坦克。
不是的,是要求你的維修職員要會精修兩種分歧的坦克型號,它們從螺絲到軸承,冇有一樣東西是不異的……
多10個裝甲師,古德裡安或許就打下莫斯科了!多10個裝甲師,德軍有能夠就奪下高加索了!多10個裝甲師,庫爾斯克絕對是另一個成果了!
比擬之下,蘇聯出產重點一向在T-34上,產量傳聞超越5萬輛,同時美國的M4謝爾曼也出產了數萬輛之多。
當蘇聯和美國人在玩流水線標準化出產的時候,德國人正在出產戰車裡的藝術品!精雕細刻他們的保時捷限量版……
李樂穿越之前,真的很想曉得德國的後勤部長另有那些構造出產的天賦腦袋裡裝的都是甚麼東西。
但是橫向對比,當德國開端動員出產以後,43年中型坦克出產總量一萬一千輛,蘇聯是一萬七千輛,差異就已經縮小了。
固然,德軍研收回了鎢芯穿甲彈,但是這類新的彈種並冇有大量的提高,啟事很簡樸,鎢合金產能不敷。
因而悲劇的事情產生了,貧乏維修零件,貧乏能補綴坦克的技術兵,貧乏油料,大量坦克終究隻能被丟棄。
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虎王坦克,這些被二戰迷們耳熟能詳的王牌戰車,都成了被丟在路邊,被本身人手榴彈乾掉的廢鐵。
如此龐大的坦克型號,放在全部疆場上來講,就是一場讓人絕望的後勤補給災害!
等他們好不輕易學會了修一種新的坦克,一枚炮彈落下來,陣亡了兩個,批示官碰到了一個更加難的題目:我去哪找這麼一個能修兩種坦克的彌補兵來?
一樣是坦克炮,一樣是88毫米口徑,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之間的彈藥是不能通用的。
不能維修毛病坦克,還隻是德國戰車大量非戰役減員的一個啟事,另一個啟事就是彈藥的題目了。
歸併起來,進入到集群流水線出產狀況當中,德國工人的本質加上傳統產業的上風——德國將出產出比本來多百分之三十的優良坦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