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八 絕筆[第4頁/共7頁]

“……能夠這麼說,入京變法這近三年來,是方某這平生過得最為痛苦的三年。這三年,可謂破鈔了方某畢生之精力,接受了方某從未接受過的煎熬

林覺站在一旁,輕聲道:“師母,門生先去瞧瞧吧。”

“……餘自少年時讀書於書堂當中,每讀國史,無不涕淚而下,先皇先臣創業之維艱,亙古未有之。開疆拓土,東奔西突,終究有了我大周大一統之江山社稷。此中艱钜苦恨,可想而知。正因如此,餘常在想,後代子孫豈能健忘先祖創業之艱,豈能不好好的運營這江山社稷。”

“……是的,那對策便是,積弊需變,並且要痛下決計,有義士斷腕之心,方可消弭積弊。要有傷筋動骨的心機,方可撥亂歸正,將統統重上正軌。要複興我大周亂世,必須破而後立,不成因循,不成瞻前顧後。那便是要停止一次重新到腳的大竄改。榮幸的是,方某的設法獲得了正肅兄的應和,能覓到正肅兄這個誌同道合之人,方某此生無憾。方某和正肅兄好像伯牙子期相遇,很有知己知音之感。更首要的是,皇上即位以後也發憤竄改目前國力弱微江河日下之況。上發憤於此,纔有了竄改近況的能夠。皇上殷勤關愛,垂詢對策。我等暢所欲言,相談甚篤,方某這才應正肅兄之約入京為官,策動變法之事。”

“……然少年之時,不知世道之艱,不知國事之繁,總覺得一蹴即成,萬事皆易。遲疑滿誌,無所滯礙。待入仕以後,某方知行事之艱钜。而我大周百年積弊發作,日漸衰弱。冗奢糜費,國力日下。某備受打擊,卻又不得挽救之策,故而挑選去官歸隱,回鬆山書院教書。有人說我方某言不對心,罹難則退,方某也不想回嘴。但實在方某雖為傳授學子,實則是思考救國之道,思慮如何能處理我大周江河日下之危急。處於狼籍朝堂之上,反不知關鍵地點。正所謂‘不知廬山真臉孔隻緣身在此山中’,當闊彆朝堂以後,方某才漸漸的明白了題目地點,腦海中也構成了一些對策……”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