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戰,唐國公二公子李世民以智計,僅以三百之從敵突厥數十萬雄師之勢,不但搶回楊廣,更奇襲敵軍於不備,解得雄師之困,不但雲定興大歎此子將來必為一代名將,楊廣更大感其忠,又見其與部下為避上忌,身著銀盔銀甲,忠孝皆儘,大喜,以忠孝之士名,賜其將來可承唐國公嗣。然世民以上有兄長,且兄長之功更甚之由,謝旨不受。雲定興各式安慰,亦不肯受恩。
淵公遂依無憂之法,親命女秀寧為無憂束髮換衣,淵公更強撐病軀,親替世民著銀盔銀甲。
世民接報,閱得此中“李氏一族,儘可為屠,然唯其二媳長孫氏,不成傷之,需得毫髮無傷送入宮中,以承天恩”一句時,瞋目欲裂,血淚滿麵。
因而宇文明及與唐國公府之怨,日深。
大業十三年仲春,馬邑校尉劉武周占汾陽宮舉兵造反,上怒令唐國公剿之,然暗裡卻另派雲定興監督李淵,且暗下伏手,隻待李淵滅了劉武周,便借其不聽調遣之名,屠儘李氏一族。
海內聞之,皆以世民屈。楊廣聞此傳言,益怒。
唐國公府高低聞無憂此言,大感無憂思慮安妥,世民恭兄悌弟,更對兩伉儷忠孝必分身之心,大加讚美。
這邊國公府高低於涿郡治孝不提,且說李世民一行向遼東以後,便與無忌同向雲定興獻計,以疑兵驚退**始畢可汗麾下一部,閃電式突襲,終以三百軍士僅十餘人重傷的藐小代價,搶得楊廣與隨行親衛出雁門關安設好後,又趁敵大亂,殺敵一個措手不及,生生扯開一道口兒,使得大隋雄師勝利突圍,保住八成以大將士。
蒲月中,上征遼東,被困,李淵急命宗子建成與帳下雲定興救之。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楊廣以晉陽無守之由,著唐國公李淵往晉陽,任留守一職。旨中特令世民隨行,世民妻長孫無憂、妻舅長孫無忌暗患此為楊廣陷謀,執意跟隨至晉陽。宗子建成受父命,攜唐國公府高低居於河東,暗害起事諸項。
但忠不成不儘,且禮法有雲,若為儘忠故,則以女儘夫責亦無不成。
合法此難時,次子媳長孫無憂起而泣道:
雲定興雖受皇恩,但因多與世民交好,很有躊躇,此時其身邊親信副將李常,李府五子李智雲身邊將校出身,素受李氏一門大恩。知此過後,一麵安撫雲定興,一麵十萬孔殷將密令謄寫一份,傳與晉陽。
然婆母慈愛,諸叔伯新孝,不忍離是乃人之本性,更加天意。守孝之人不得著朱盔赤甲入軍更是禮法。斷不成廢之。若不然,必教今上為我唐國公府事,得個無德之名。此為大不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