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河運海運(下)[第1頁/共3頁]

高拱略微思考了一下,問得就更加深切一些了:“這個辦理費或者說商稅,總得有個免費的標準才行吧?這個標準如何定?”

呃,看來高閣老也不清秀……

因而恭恭敬敬隧道:“侄兒亦恐所知不詳、所慮不周,還請三伯指導。”

小高先生,您可真是一文錢也能掰做兩文錢使的大才啊。

後代各種學者寫過無數專著、文章,固然他們對於一些數字有爭議,但幾近冇有爭議的一點也是明白的:大明實在不缺錢,真正缺錢的竟然隻是朝廷!而大明的稅率更加奇異,彆說商稅低得讓後代之人震驚得無以複加,就算農稅實在都相稱低。

高拱看出高務實有些躊躇,想到明天已經收到瞭如此多的不測欣喜,固然隻是一些思路,實際上上另有很多題目,真要脫手去辦必定還要謹慎再三,但起碼能夠看出自家這個侄兒於理政實有天縱之才,說不定貳內心對於製作港口的構思也能給本身一些開導呢?

至於讓他小高先生化身軍神,四方交戰、一掃寰宇……開甚麼打趣,他高或人當初是學法律出身,在黨校學習的是經濟,讓他放棄本身所長,跑去帶兵兵戈?他又不是陸軍批示學院畢業的!

那為甚麼最後還是有風起雲湧的農夫叛逆?還不是因為交稅的主體出了題目!冇地少地的人在勒緊褲腰帶交稅,而真正占有大量地步的人卻隻交極少的稅,乃至乾脆不交。如果是承閏年間或許還勉強能苟活著,偏巧又碰上小冰河期間,全部北方天災不竭,就憑大明朝廷窮得隻差當褲子的財務氣力,天然也冇有甚麼救災的才氣,能不沸反盈天了?好巧不巧的,關外的通古斯野豬皮還造反了……

高拱見他態度端方,點了點頭,歎了口氣,幽幽隧道:“海運本始於前朝元朝至元年間,待太祖驅除韃虜、規複中華以後,因為一些乾係,屢行屢停,前一次完整禁停還是在嘉靖四十五年時。”

高拱此次反應極快:“嗯……如何,你也以為應當改漕運為海運?”

高務實心道:這件事牽涉到的方方麵麵太多了,也不曉得三伯會不會支撐?

這時高拱又想起一件事,道:“另有,剛纔隻說了操縱運河的一些行動,你還冇說在大沽口修建船埠的啟事。”

高拱略微思考,答道:“這個思路我看還不錯,不過一畝地太大,周遭五丈的店麵就已經很大了,一個月收一兩銀子完整冇有題目。”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