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務實來拜見郭樸的時候,郭樸就正在看一則關於兵部的奏疏。
郭樸見高務實沉吟不語,提點道:“你可知梁問孟其人?”
成心機了……這位梁掌科[無風注:都給事中,明時俗稱科長、掌科,本書中如果稱呼為科長,彷彿有些齣戲,以是今後都以掌科稱呼]倒是好膽色。
高務實神采頓時一變,脫口而出:“糟了!”
張居副本來是主管兵部,現在兵部的大權被分了一部分出去,因而加上了工部。
高務實想了想,感覺既然已經來了,去教員那兒拜見一下也好,便轉頭走向郭樸的值房。
這裡必須解釋一下,現在的大明,有兩小我頭上掛“吏部尚書”銜,一個是高拱,他是端莊的吏部尚書,吏部歸他管;另有一個就是楊博,他也掛著吏部尚書的銜,但他主持的是兵部事件。
這件事聽起來很古怪,但此中是有啟事的:吏部尚書實際上是六部當中職位最高的,這不必多說了。楊博作為晉黨真正意義上的“黨魁”,其資格、職位都非常尊崇,並且此前他就做過吏部尚書,現在他也冇犯事,不成能給他降格利用。
高務實笑著一彈奏疏:“他固然兩端攻訐,群情公允,但實在還是有所側重的。”
而同時,趙貞吉京營改製實際以後冇多久,兵部尚書就空缺了,代行尚書權限的左侍郎穀中虛又在前不久被天子勒令在京閒住,兵部因而完整冇了主官。這必定不可啊,因而高拱就把在京療養的楊博請出來,以吏部尚書之名主管兵部。[無風注:楊博以吏部尚書掌兵部,固然畸形,但的確是史實。]
“其在薊鎮,則屬夷私索撫賞,而軍士扣賠月糧,南兵倍加犒賞,而北兵為增憤惋。遼東再揵,當長勝慮敵之秋;套虜西掠,抱假道伐虢之患,是皆可為深慮者,而曰邊疆已安,此臣之所未解也。乞嚴飭九邊文武大吏,悉心經畫,以圖實效。”
郭樸終究暴露一抹苦笑,道:“現在曉得費事在哪了?”
郭樸見高務實不說話了,才幽幽開口:“奉告你一件事:梁問孟本來是以張太嶽門生自居的。”
高務實把奏疏往郭樸的書案上一放,指著此中一段唸叨:“教員你看這句:‘其在薊鎮,則屬夷私索撫賞,而軍士扣賠月糧,南兵倍加犒賞,而北兵為增憤惋’——扣北兵的月糧給南兵發賞,這話任誰聽了,都會以為必是戚帥行事不公吧?畢竟,南兵可都是戚帥帶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