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回鄉之前(上)[第1頁/共3頁]

不過朱翊鈞那邊還是有點難辦,因為《為政篇》一共有二十四小段,不但每一段都要背,並且前後挨次不能錯——錯了挨次也不能稱之為滾瓜爛熟。因而等朱翊鈞背完,適值趕上飯點。

不過所謂同食,也並不是他二人坐同一張桌子用飯,那是不答應的。隻是兩張桌子毗鄰,朱翊鈞占上首,高務實在下首,如許相隔近一些,能夠一邊用飯一邊談天——本來談天也不答應,因為“食不語”是端方。何如日講官本身是臣子,用飯的時候顧養謙已經去了隔壁,底子看不見朱翊鈞與高務實二人,因而他二人便有了說話的機遇。

本日朱翊鈞與高務實讀的是《為政第二》,高務實實在早就能背了——他都已經能寫八股,背書天然早已不在話下。實際上他這半年伴讀當下來,隻要一次因為背誦的時候走神,嘴上磕巴了一下,導致被打過一次手板,其他時候底子冇有受過罰。

本日一早,高務實又進了宮,劈麵向太子乞假,不過朱翊鈞本身不敢做這個主,趕緊讓陳矩跑了一趟,去叨教隆慶。

如果不能完成,獎懲也有。隻不過,高務實背不出的獎懲是會被講官用戒尺打手心,而太子則不會捱打,但如果朱翊鈞真的背誦不出,除了少一個捱打的獎懲以外,另一個獎懲卻跟高務實一樣:冇有午餐吃。

因為漢語是單音詞組合而成,又有陰、陽、上、去、入五音之分,這就使得當代漢語文章在讀音上有光鮮的音樂式節拍感。節拍調和迴盪,聽起來好聽,讀起來順口,又為各種詩歌韻文的呈現締造了前提,比方說話筆墨上的工緻對仗、平仄相和,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極具美感。八股文之以是能產生,這也是前提前提之一。

八股如何學呢?起首就是要有踏實的根基功。何謂根基功?最起碼的,四書五經必須背得滾瓜爛熟,特彆是《四書》,包含白文、朱注(朱熹的註解)都要背熟,一句不成或忘;要記熟每個字的精確讀音;要學會對兩個字以上到十幾個字的長對子(以是這年代對春聯是再平常不過的小事,普通來講不值得提);要讀熟名家時文起碼幾百篇;要學會寫小楷、館閣體等等。這些都是最最根基的東西。

這就是講官教讀書之法,也就是所謂句、逗之學。但並非隻讀一遍,實際上講官方法讀十次,朱翊鈞與高務實跟讀十次,然後二人再幾次朗讀九十次,纔算完成當日課業。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