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蛇打七寸(下)[第2頁/共3頁]

高務實點了點頭,道:“本來隻是感覺年紀尚小,科舉之事不必太焦急,不過此前畢竟也冇想到會有明天這等環境,以是……的確是該先歸去考個功名了。”說著,卻垂垂皺起眉頭來。

而張四維本來就是翰林院侍讀學士,算是除了翰林學士以外翰林院最大的官兒,學士出缺,侍讀補上,理所當然。同時這裡另有一層深意就是:既然翰林學士本便能夠直接廷推入閣,那麼張四維在翰林學士任上乾個一任,等三年考滿,他又同時有吏部右侍郎的主政經曆,那麼再經高拱保舉,通過廷推直接入閣就根基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高拱瞪了他一眼,道:“就算本年來得及,你也冇得考——本年是庚午年,哪有縣試?”

高務實呆了一呆,纔想起來明朝哪怕隻是戔戔縣試,端方也非常龐大。

不過麵上他還是比較含蓄,隻是賠笑道:“三伯談笑了,侄兒連童生試都還冇去考……”

縣試是孺子試的初考,明製設科之法:士子起家,應孺子試,必有籍。而明朝又“以其業為籍”,招考之人必須是本縣境內具有儒、官、民、軍、匠、醫之籍的士子,這縣人不獲得他縣招考。

想通了這一點,高務實就高鼓起來,笑道:“本來昨日太子交代,讓我明天去宮裡見他,我也承諾了,不過既然翰林院自有成法在此,侄兒如何也不敢壞了端方,就先去翰林院見過掌院學士,再去宮裡不遲。”

高拱聽得哈哈大笑,虛指著高務實道:“看你這指導江山的模樣,倒比那李石麓更像元輔一些,哈哈哈哈!”

高務實苦笑道:“不是怕考不過,是怕費時候呀。另有就是,縣試是在仲春,本年已經趕不上了。”

“換人?”高務實搖了點頭,道:“換人本身不是不成以,三伯是內閣輔臣,又兼掌銓務,換個應天巡撫也好,徽州知府也罷,陛下那邊都不會有不批的。但是,換人隻能處理這一件事,而我們的目標莫非僅僅隻是處理一個徽州‘人丁絲絹’案?”

高務實心中一動,暗道:你家侄兒我的目標,還真就是當這個元輔!

本來三伯早就成心機拉大舅入閣了呀……我還是嫩了點——不對,我還是對大明宦海的這些軌製和潛法則不敷熟諳啊!

高拱這麼一說,高務實纔想起來,張四維此前乃是翰林院侍讀學士,高拱汲引他的法度也是先汲引為翰林學士,然後緊接著兼任吏部右侍郎。現在回過甚來看,高拱這個汲引是有深意的:有了翰林學士這個絕對充足清貴的本職,兼任吏部右侍郎就不會讓人感覺資格不敷——因為翰林學士直接背廷推動內閣也不是多麼奇特的事情,比方說張居正就是從翰林學士被徐階保舉直接進內閣的。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