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遵經略大人之言,末將領命!”李如鬆正色接令。
而感於金千鎰此舉,很多朝鮮將領明知此去晉州城凶多吉少,還是率軍而來。
世人都將目光看向金千鎰。
正在這時一名將領上城道:“金義使,倭酋宇喜多射上手劄!他申明軍是不會來了,如果我們肯讓出城池,他可放我等出城不死!我們如何答覆?”
現在雨水透過盔沿直打入金千鎰的麵前,他緩緩道:“府使大人,明軍已經在救濟的路上,即便趕不到但我進入此城時即已報必死之心。在我倒下前,毫不會讓倭人傷害你與城中百姓一根汗毛!”
在守城的朝鮮兵馬達到了八千之眾。
軍議開端後,眾將麵色都有些凝重。
聽金千鎰這麼說,朝鮮兵卒皆是湧上與攀上城頭的倭軍廝殺在一起。
“吾無顏一而再再而三的懇請,但請念在晉州城六萬軍民的份上……他們在現在仍抱有上朝會來救濟的希冀。經略大人哪怕派出一點兵馬,就算不能救下晉州城,但也算對得起他們了,對得起他們的苦戰。柳某懇請經略大人了。”
固然權栗慷慨陳詞,思密達之聲不斷於耳,但明軍卻偶然聽翻譯申明,朝鮮官軍的戰役力他們早是見地過了。若讓他們為前鋒,九成未戰先潰,還影響了明軍士氣。
這個時候老將吳惟忠,南軍將領王必迪,駱尚誌,另有川將劉綎,遼將查大受皆是同時站起一併道:“末將願往!”
“金將軍,倭軍攻上城頭了!”晉州府使徐禮元惶恐失措地向金千鎰言道,“明軍是否會來救濟?他們再那裡”
林延潮看一旁的劉黃裳,對方也是低聲在林延潮耳邊道:“經略大人,為了他國如此著力,實不值當啊!”
即便如此,他們麵對得是久征擅戰,如狼似虎的九萬餘倭軍!
在這環境下,金千鎰決然帶著他的兒子金象乾與三百義兵率先入城。
林延潮點點頭,身邊的讚畫於仕廉低聲對林延潮道:“恩師,切不成聽朝鮮人一麵之詞了,我們這一次方命出征,如果勝了另有說辭,真要指責不過是小罪,但萬一是敗了,鬨動聖怒,那麼恩師要遭到天子重責啊!”
方纔獲得明軍職方司密報,倭將伊達政宗率倭軍方纔在釜山浦登岸,已經呈現在明軍側翼。
林延潮點了點頭道:“我明白了。”
李如鬆咬緊了牙齒,他早欲報仇,但又曉得不成意氣用事。他想了想站起家來道:“回稟經略大人,倭將小早川部,立花部最為固執善戰,吾早成心滅之,眼下實是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