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第3頁/共4頁]

“傳請!”張居正利落地說。

“漕運困難不能破解,何嘗不是囿於識見?”高拱一揚手道,“總在老路上修修補補,勞而無功,終歸不是體例。”

新河之議,原為國計耳。今既灼見其不成,則亦何必罄有效之財,為無益之費;持固必之見,期難圖之功哉!幸早以疏聞,亟從寢閣。

膠萊新河,始即測知其難成,然以其意出於玄翁,未敢遽行祖閣,故借胡掌科一勘。蓋以胡為玄翁所親信,又其人有識見,不隨眾覺得是非。且躬履其地,又非臆料遙度者,取信尤易也。今觀胡掌科奏疏,明白洞切,玄翁見之,亦慨然請停。不必阻之而自罷矣!

“海運?!”張居正一下子冇有反應過來,隻是反覆了一句,隨高拱進了朝房。待高拱坐定,張居正走疇昔,坐在書案旁的一把椅子上,“玄翁,開膠萊河不就是為行海運嗎?既然膠萊河不成開,海運恐不敢冒然行之。”

張居正沉默,跟在高拱身後,進了中堂。剛一落座,高拱端起茶盞,邊用盞蓋悄悄撥拉著,邊掃視著書案上的文牘,一眼瞥見胡檟的奏疏,不覺一驚,忙放茶盞,滾燙的茶水灑在手腕上,他輕聲“呦”了一下,顧不得擦拭,就抓過閱看:

“千萬不成!”曾省吾決然道,“當回書給胡檟,讓他上疏,一旦上疏,開河之議就算胎死腹中了!”

高拱抬頭望著天花板,道:“看來,國朝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之製,當改!”

“不管如何,必破解漕運困難!”高拱說著,一隻拳頭重重地砸在書案上。

臣細察勘分水嶺,皆流沙善崩,雖有白河一道,徒涓涓細流,不敷注灌。至如小膠河、張魯河、九穴,都泊稍有洪淤,亦不深廣。膠河雖有微源,然陣勢東下,不能北引……

張居正沉默,內心暗忖著:玄翁竟說出改“非翰林不入內閣”之製,委實令人震驚!

寫畢,即喚張四維來見,叮囑道:“督河工之職,不再任命;漕運總督之任,亦暫緩呈奏。”

“叔大!”這天一早,高拱在文淵閣前下了轎,正瞥見張居正往裡走,便在前麵叫了一聲,待張居正回身,高拱皺眉道,“胡檟去了十好幾天了,如何訊息全無?”

“如何,玄翁,景象有變?”張四維吃驚地問。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