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三邊總督戴才接到說話峻厲的諭旨,又讀了高拱的書牘,知封貢互市已勢不成擋,遂迅疾上奏,建議三邊對套虜,如宣大對俺答例,朝廷因而敕封吉能台吉都督同知,其下各有冊封,又於紅山墩暨淨水營開市。至此,邊事協一,六鎮市竣。順義王俺答率大小頭領上謝表。禮部尚書潘晟宣讀順義王謝表,署名即達一百零三人。潘晟剛讀到“臣順義王俺答、臣都督同知辛愛、臣都督同知吉能”時,朝會裡竟傳出喜極而泣的聲音。
“喔呀,這是哪來的馬?真是好馬,活這麼大,頭回兒見這麼好的馬!”一個老者感慨道。
“和朝貢不一回事兒?”一個年青人問。
“高先生說的是。”皇上禁不住鎮靜地插話說。
高拱忙躬身道:“臣不堪感戴!不堪惶懼!虜酋入貢稱臣,古今希曠之事。然乃皇上大德孚格,神武布昭而至,臣何力?敢貪天功!懇乞皇上收回成命。”
“陛下!”高拱哽咽道,“臣夙抱苦心,向未敢明其意。去歲納降事起,群議狼籍,恨不能計未就而先幸其敗!臣等殫精悉慮,仰讚宸謨,成此大計。但儘此一念為國之心,即禍福所不敢計,又何敢幸功!即今封貢互市皆巳結束,三陲晏然,曾無一矢之警,境土免於蹂踐,生民免於搏鬥,邊費之省,不下百餘萬,即胡利之入,不下數十萬。有尊而無辱,無益而無損,既昭然矣!臣等為國之心始得少償,則臣等誌願巳畢,千萬足矣!即臣等夙夜經畫,不無少效微勞,乃職分當然,仰報皇上之隆恩者,曾無萬分之一,冒叨升蔭,實所未敢。伏望皇上俯垂昭鑒,特允辭免,則不唯愚分獲安,而臣為國初心,亦能夠白。”
“好!”皇上大聲道,“高先生所言,倶見為國深遠忠猷,著兵部速議奏來行。”
皇上沉吟很久,道:“既然高先生如是說,朕就準辭吧!賜銀五十兩,鬥牛衣一襲!”
高拱帶頭,百官伏地叩首,三呼“萬歲”。
皇上又道:“今北邊熙寧,嶺南山寇海賊反叛日久,已著殷正茂總督兩廣,俞大猷總帥粵鎮,高先生悉心經畫,各部院、科道、處所督撫當合力共濟,不得玩忽!”
皇上擺手道:“邊疆輯寧,乃高先生讚襄大計,自當賞蔭,擬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