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體乾、曾省吾喏喏辭職。高拱還在踱步,口中喃喃:“要做的事何其多,何其多也!”俄然想到,海道在山東,山東巡撫已換人,需向他叮囑一下,遂回到書案前坐下,給新任山東巡撫傅希摯修書:
“算是有個美滿成果!”他低聲自語道。
劉體乾噤口不言。
書辦奉高拱之命,把他注籍四天來內閣收到的關涉漕運和廣東的文牘,一一檢出,已發部院題覆的,則將登錄的事由擇要呈上。高拱坐下細閱,一眼瞥見漕運總督王宗沐的奏本,乃條陳海運七事,已批戶部、工部題覆,“如何回事?”他不由迷惑,更放心不下,叮嚀道:“快去,叫戶部尚書劉體乾、工部侍郎曾省吾拿上王宗沐的奏本來見!”
“已將漕糧侵盜,鑿舟自沉便可計入漂欠,覺得袒護。”劉體乾解釋道。
寫畢,又拿過一張稿箋,在上重重寫上:“整飭吏治、鼎新漕政、緝盜安民,刻不容緩,上緊推動!”他放下筆,倚靠椅上閉目思忖半晌,又提筆在“刻不容緩”前加上“底定嶺表”四字。提筆打量了一會,又落下,再加“戶部鼎新”四字。這才放下筆,喊了聲,“廣東冇有本上?”
“漕製行之已久,冒然改製,恐科道非難。若改之,無妨付諸廷議。”劉體乾道。
想到海運,俄然又想起殷正茂所要的陳奎,乃是為協辦海運事,專門從廣東選到山東的,日前陳奎來函稟報籌辦海運事頗詳,還寄來一張線路圖,高拱閱之甚喜。把他升調廣東,委實有些不捨。遲疑半晌,心想:“算了,殷正茂既然要,不成不給!”說罷,提筆給陳奎修書:
邇來因漕船漂流,朝廷複議海運,而百官驚駭風波。夫風波在海,,三尺孺子知之,短長自當有辨,海上風波,無妨大計。若主於河而協以海,以海運佐河運之缺,自可萬全無慮。
“本部正在研議。”劉體乾答。
“戶部何意?”高拱急頭怪腦地問。
高拱鬆了口氣:“那就好。”又感到不解,“那何故不上緊入淮出海?”
“河運每年都是幾十萬上百萬石漂欠,海運有漂欠也不奇特,何懼之有?”高拱道,但轉念一想,反對海運的人正無藉口,王宗沐擔憂漂欠也是為保護海運名譽,遂道,“王宗沐有何要求?”
高拱不容劉體乾再說,打斷他:“王宗沐?他建言海運最力,他有何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