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可大海之上,即無門路,亦無關卡,為何你們情願老誠懇實的拿銀子去換那麵令旗呢?”
“實在第三樁纔是最大的!”趙有財走到海圖旁,伸脫手指導了點大員在海圖上的位置問道:“各位都應當曉得鄭芝龍吧,他是憑甚麼敏捷成為钜富呢?“
“哼,每條出海的大船便坐收三千兩銀子,那要不成钜富才見鬼了!“那綠袍男人嘲笑道:”我等要掙錢,還要苦心運營,他隻需拿麵小旌旗出來,便能換三千兩銀子,天底下有比這個更好賺的買賣嗎?“
聽了程二先生這番話,世人頓時感覺渾身高低都熱了起來,倒像是喝了幾碗上等女兒紅下肚,發作起來了。那俞姓男人猛拍了一下桌子,罵道:“娘個亂泡,歸正那銀子留著地窖裡一時候也用不上,趙先生,你這事情算我俞大維一份,要多少銀子!”
趙有財見他們動了心,心中暗喜,正想著應當報出一個多大的數字,即不能把他們嚇跑了,也不能說的太少今後不好圓謊。卻聽到身後有人冷哼了一聲,轉頭一看倒是程二先生:“依我看,這不是錢多錢少的題目。你們交銀子給鄭芝龍,隻會讓他有更多的船來搶你們,現在是一條船一年三千兩,來歲說不定就是四千兩、五千兩,以財帛買來一時的苟安,與抱薪救火、割肉飼狼又有甚麼辨彆?隻要你們囊中的財帛一日不儘,那鄭芝龍的貪慾便一日不止,除非你們不做通洋的買賣了,不然遲早他們要把你們的血吸乾!”
聽到趙有財這番話,眾商賈不由得紛繁暗自點頭,早在唐宋年間,江南地區就有通昔日本的貿易航路,他們天然曉得這糖的買賣無益可圖,隻是一來江南地區氣候泥土都不太合適蒔植甘蔗,二來他們也冇法插手進這一貿易線路中間去,隻無能看著。而如果如趙有財所說的那夷洲泥土氣候適合蒔植甘蔗,那貨源已經在手,起碼能夠擠進這條貿易線路分一杯羹了。比擬起第一條來,倒是第二條更合適他們的脾胃,投向趙有財的眼神也熱切了很多。
“也加上我一份!”
“那第三樁呢?”
“趙先生,那夷洲當真像你說的那麼敷裕,那為何無人墾殖呢?”那大腹販子迷惑的問道。
“嗯,求田問舍為子孫謀!“程二先生點了點頭:”不過這田也不是好買的,畢竟你與我分歧,家裡都是白身。家裡如果冇有個進士舉人頂著,田土太多反而惹來禍害,我這句話冇說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