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了這些,趙光義命令遠征北漢的軍隊返國。不得不平氣或戀慕趙光義。佩服的是他挑選瞭如許一千載難逢的好機遇來做他生射中這件最首要的事。戀慕的是他運氣實在太好了。他哥哥暴死時竟然恰是都城武備空虛,握刀子的人少得不幸之際。究竟上當時大宋的遠征軍正在等候一個機遇、一個藉口、一小我——趙德昭或趙德芳。隻要他們此中一個俄然呈現在遠征軍虎帳裡,出示一個哪怕是捏造的趙匡胤被害證據,這些人都會為他起兵,殺回開封,奪回皇位。但讓人愁悶的是開封乃至全部大宋境內都安靜得像潭死水。德昭、德芳、乃至廷美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他們乖得出奇。對此,我們還能說甚麼呢?

這一科,宋太宗取進士109人,進士落第207人,同進士出身184人。總計500人!要曉得這數字到底如何驚人,請轉頭參看趙匡胤的取士記錄:宋太祖一朝,幾近每年都開科取士,但所取極嚴。最多的一科是975年,共取士31人。起碼的是968年,隻取了6人。他在位16年多,開科15次,共取士才188人。

回顧汗青,不管國度如何動亂、生民如何塗炭,我們從未曾扔下本技藝裡的書籍和內心一向恪守著的文明信心!就在五代如許的亂世,都一樣存留著“三館”——昭文館、史館、集賢院。它們就是當時官方存儲天下圖書,集納人間才俊之地。

976年10月21日,汗青翻開新的一頁。38歲的趙光義在他哥哥棺木前悲哀欲絕,痛哭流涕,要宰相薛居正等國度重臣再三要求,才勉強承諾成為大宋第二位天子宋太宗。美滿得就像當年陳橋兵變,他哥哥趙匡胤進入皇宮時,有人拿出幼帝柴宗訓所寫的禪讓聖旨一樣。挑不出任何不是。

但趙光義理都不睬,到這一科新任狀元呂蒙正等人向他告彆時,天子對他們說“到任上好好當官。如發明甚麼不便於百姓的事,可儘快措置。不必上報”接著又笑了一笑“眾愛卿,你們初度當官,想必冇甚麼錢吧?如許好了,朕給你們每人20萬貫作為行裝錢”

趙光義在將本身的天子弟子全派下去當官的同時,對一個處所做了重點照顧。派了一叫高保寅的去作懷州的知州。懷州恰是河陽三城節度使趙普的轄區。高保寅剛一上任,幾近連懷州衙門裡有幾棵樹都冇數清,就當即上奏——趙普犯規了!他甚麼事都管著我。我要求按太祖定下的端方“罷節鎮領其支郡”趙普都恨不得找塊豆腐一頭撞死…罷節鎮、出入郡,這都是他當年給趙匡胤出的好主張。成果冇想到他本身也有當節度使的一天…啥也彆說了,作法自斃!但趙普畢竟是趙普。3月,他主動做出了一出乎統統人料想以外、可謂找死的決定:他要進京!名義是給趙匡胤發喪,送老帶領最後一程。太光亮正大了,就連趙光義都冇法回絕。那好,你就來吧!趙光義磨刀霍霍,等著趙普上門試刀!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