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縣令一頭誇,一頭將那車上高低下、仔細心細地看了幾次,越看那車越精美,卻也越看越不穩妥。再回想兩位大人騎車時平安穩穩、舉重若輕的蕭灑之態,不由得感慨:“二位大人方纔的風韻實在令人羨豔。下官雖與兩位大人同在少年,隻怕再練多久也學不會騎這比目車了。”
一些貪新奇的少年墨客擠上來看車,符縣令這等年長沉穩之士勸要先恭喜兩位大人又得新作,敬佩又戀慕地問:“卻不知這車喚個甚麼名兒?”
園中帶路的家人便安排上車,先濟著老幼婦孺,或兩人一車、或三人一車,乘車先往園內觀光。到最後車都用儘了,園裡卻還剩二三十個年青力壯的墨客,乍動手無措地看向兩位大人。
幸而這經濟園冇有彆的,就是處所大。宋桓兩位大人又是常辦大型活動的,這幾百人出去也不過是個漢中學院早操的範圍,安排起來也是悄悄鬆鬆。
一個個少年門生撩起衣襬係在腰間,跨上纖薄卻可靠的四輪車,現學如何蹬車、刹閘。
過了八月十五, 氣候正清爽,又還在中秋節小長假中, 宋時便廣發請柬, 請人到渤海經濟園中觀光旅遊。
比及本地符縣令也帶著師爺、家中長幼到這園中坐定,兩位仆人也遣人通報,要到園內來相見。
園中立著一座假山,有清泉汩汩從石縫中湧出,流到假山腳下的池子裡,隻進不出,卻總不見滿溢。山腳下有一塊劈麵磨得極平的大石,雕著“觀海聽濤”四個大字,用硃砂深深染成紅色。
那兩人穿著雖怪,卻有誰認不出他們是此地仆人,世人敬慕多年的宋三元與桓禦史?
圍著那兩輛比目車的少年墨客頓時將目光投向三元車,恨不得立即登上車,沾沾三元的福分,下一場秋闈得中。
園區占空中積廣,這段路也有一二裡長,道旁栽滿蒼鬆翠柏,楊柳榆樺。高凹凸低的煙囪與廠房掩映在蒼翠或蒼黃的樹影間,世人在車頓時看著,竟有幾分遊賞園林之趣。
觀光經濟園的日子訂在八月初三,一大朝晨便扶老攜幼、拖兒帶女,一車車、一排排地往經濟園觀光。
三輪車……三個輪子都是圓的,他乾脆也不煩彆人替他改名,自發主動地給這輛車取了既合形狀又符合製作者身份的名字:“此車也冇甚麼正式名字,胡亂叫作三元車罷。”
冷傲讚歎之聲充滿著花圃,來的客人都想細看看那車的模樣。性急的直接迎上去,矜持的也稍稍傾身,眼力不好的早從腰間取下眼鏡,壓在麵前儘力看清那兩輛車。兩位大人見慣了這場麵,並非常瞭解他們的心態,騎到有人坐的處所才停下來,將車停穩,讓人上前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