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僉都禦史桓淩與漢中宋知府宋時所製的“電筒”。探子憑此肯定虜酋地點,雄師趁夜奔襲,將其部王公一舉成擒。

又問身邊郎中:“前朝舊起居注、職官誌、儀注之類可都編好類彆、索引號了?早幾年就叫你們把庫裡統統書都按著宋狀元的索引法重理一遍,若還未做好,害魏王尋不著書,倒是我們禮部的不對了。”

兩位親王一個愛兵如子,一個保全大局,這一場敗仗甚虧了二人之力。

他不敢測度天家事,想到這裡也就罷了,本身與次輔、三輔去擬聖旨,又與兵部共議犒賞,並挑了考功司郎中姚勝去邊關宣旨。唯虜部內附一事因觸及邊外如何劃草場安設那幾千牧民,還需再叨教天子。

天子思忖一陣,也公然開口叮嚀他:“你在禮部做得用心,朕有些事也放心拜托你――朕將加你兄長齊王為大將軍王,這封號、犒賞、儀製都是國初時纔有的,你且翻翻舊製,做好此事。”

是。魏王恭恭敬敬地行了禮,拱手道:“前蒙父皇恩情,許兒臣在禮部行走,兒臣便看了一些前朝卷宗。如本年這般大勝,舊例都要去太廟祭奠,以告慰祖宗。”

子期當初在漢中收留流民,合本日收留內附部族實在也差未幾麼。若令人學他在關外也建個甚麼經濟園,教那些內附部民如關內百姓般安安穩穩地做謀生,再派讀書人教其漢文、詩書,使其服天・朝禮節教養,豈不比劃大片草場與他們更好?

考功司郎中道:“首輔大人放心,雖則禮部忙錄,卷宗繁冗,可這書冊都分類弄好以後,我們司裡本身尋書也便利,豈有不消心的?”

現在還未曾過年,這竟隻是五年間, 邊關情勢便有天翻地覆之變了!

這些年齊王在京鬱鬱不得誌,放到關外,或許對他、對朝廷都是件功德。

也不知這場大勝以後,他們小兩口兒的功勞是否已充足回朝的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