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千古第一[第2頁/共3頁]

杜希文半垂著眼睛,直戳戳的眼刀子往下捅,可愛竟刺不穿那石徑。

公然,元嘉帝笑意暖和,親手替他攏緊氅衣:“杜學士纔是國之棟梁。”複又轉向宋惟庸,展顏一笑:“那吳謙亦是個一心為民的好官兒,宋閣老執掌吏部,擢拔良才,實是朕之臂膀。”

“宋閣老這是給朕台階兒下呢。”元嘉帝笑道,將那紙頁還予他,麵龐感慨:“這一晃眼,當年朕點的榜眼,現在已然做出如此佳績,朕心甚慰啊。”

元嘉帝怔了怔,訝然揚眉:“吳謙竟是插手過殿試的麼?”

他麵上含笑,精華內蘊的眸子裡,流轉一絲喜意:“若論功勞,當以杜學士所領工部為首,陳劭本就是工部郎中,精通治水之道,‘臨江堰’得建,畢竟還是杜學士教誨有方。”

宋惟庸仍舊垂首,望不見他的神情,唯語聲降落,攜風而至:“自陳劭歸家,吏部一向在查他的行跡,後與臨江知府所言相印證,得知陳劭當年呈現在臨江府時,是在深冬,其呈現的地點,則在荒嶺僻穀,為本地獵戶所救。”

他越說越衝動,竟致老淚縱橫,忙抬手掩袖:“微臣禦前失禮,望陛下恕罪。”

“陛下聖明,吳謙確切兢兢業業,為構築‘臨江堰’,兩度放棄回京述職之機,為這‘千古第一壩’嘔心瀝血,現在纔不過三十許的年紀,已是鬢角星星。若論功勞,臣覺得,吳謙當屬諸府之首。”宋惟庸聲若飄絮,態度卻篤定。

“是在川陝一帶。”宋惟庸答道。

“臣鄙人,自故紙堆裡尋出這篇斑斕文章,陛下當年親筆批紅,可還式微色呢。”宋惟庸開了句打趣,呈上紙頁。

宋惟庸淺笑躬身:“陛下之言,老臣可不敢當。當年陛下欽點的榜眼,現在做出實績來,這還是陛下慧眼如炬。”

花香浮動、夜霧輕湧,霜葉銀瓣間,竹風細細而來,似攜一段陳年舊憶,讓人思及曾經的光陰、流逝的工夫。

杜希文將身子躬了躬,道:“吳謙見此圖冊,如獲珍寶,連夜調集人手細議,數今後上奏朝廷,並獲允準,厥後六年,他一心修建‘臨江堰’,經常與陳劭宿於堤壩之上,數月不歸。”

宋惟庸笑道:“老臣豈勇於此事上作偽?這裡另有他當年殿試文章,陛下親筆點評,再真不過的了。”

有元嘉帝這句話,這份千古功勞,他們工部占全了。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