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後漢書·百官一》太尉條原注:“掌四方兵事功課,歲儘即奏其殿最而行獎懲。”
東漢九卿均於官稱上加“卿”字,如太常卿等,秩中二千石。除此以外,東漢九卿與西漢分歧者另有:1、光祿勳除西漢的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以外,增置東中郎將、北中郎將、西中郎將、南中郎將。2、少府尚書改稱尚書檯,由西漢的常侍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改成六曹:改常侍曹為吏曹,增三公曹,將主客曹分為南主客曹與北主客曹。尚書檯增設擺佈丞二人,諸曹侍郎各六人,令史諸曹各三人,事件繁劇的曹增令史各三人。尚書檯構造較西漢尚書要首要、龐大的多。
太尉
據《漢官》記錄,太傅所屬官吏有:長史一人,秩千石,掾屬二十四人,令史、禦屬各二十二人。長史為太傅府群吏之長,掌章奏、參謀。掾屬是比較初級的屬吏,分曹辦事。令史、禦屬是比較初級的吏員,辦理文書、車馬等瑣事。
司徒領太仆、鴻臚、廷尉三卿。屬吏有長史一人,秩千石。掾屬三十一人。
按東漢軌製,三公掌謀議國之大政。太尉的首要參政路子就是與司徒、司空共同會商天子交議的國政,定議後會銜上奏。東漢一朝,僅見牟融、徐防以太尉錄尚書事,與太傅參決政事。這申明太尉除非被任命為錄尚書事,並冇有決定政務的權柄。
東漢一朝,因為講究經術,太子宮臣中以太傅為首。太傅藉此向太子灌輸本身的政管理念。太子即位後,常常以太傅錄尚書事,成為究竟上的丞相。汗青上,趙熹、鄧彪、張禹、馮石、馮魴、桓焉、趙浚均以太傅錄尚書事。太傅死,即除此官(不再任命),以示崇重。漢靈帝時,以陳蕃為太傅錄尚書事,厥後陳蕃被正法,以胡廣繼任,這是獨一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