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爾科夫工廠搬家期間,隻要斯大林格勒拖遝機工廠和克拉斯諾伊・索爾莫夫市112廠在出產T-34坦克。幸虧兩家廠的產量還跟得上,而哈爾科夫工廠在三個月後就完成了搬家事情,並且全麵規複了出產,鄂木斯克那邊也建立了T-34坦克的出產線,不然蘇聯真有能夠不敷坦克。
在開戰之時,蘇聯的坦克出產中間有三個,一個是列寧格勒,那邊有基洛夫工廠、伏羅希洛夫工廠和布爾什維克工廠,出產由科京設想的坦克,包含T-26、T-28、T-50和KV係列,和厥後的IS係列坦克。
“彆睡太久,待會兒爸爸(伏羅希洛夫)會上來用飯。”
就算曼圖洛夫冇有向雅科夫列夫“流露”雅克-3的設想,遵循汗青的生長,這款優良的飛機,也還是會在1941年4月12日首飛,當時離蘇德開戰另有兩個多月的時候。
坐了十個小時的飛機,開了半個小時的車,曼圖洛夫就回到了位於莫斯科特維爾大街8號的新家。
而後,扶植群眾委員部主持了出產線的搬家和重修事情。汗青上的扶植群眾委員金斯伯格賣力把哈爾科夫工廠撤離到下塔吉克,並在那邊建立T-34的出產線,這就是先進天下上最大的坦克出產企業――烏拉爾出產結合體的前身;而第一副扶植群眾委員尤金,則賣力在車裡雅賓斯克地區建立KV坦克的出產線,把車裡雅賓斯克打形成一座“坦克城”。
團體而言,曼圖洛夫對於這個處所的扶植生長感到對勁,他的擔當人,新的新西伯利亞州委第一書記契爾年科也大抵上擔當了他的方向。正如在汗青上,契爾年科1984年接任蘇共中心總書記以後,也擔當安德羅波夫的方向一樣,這也是曼圖洛夫挑選契爾年科的啟事。
飛機的投產題目並不是很大,起碼在汗青上,蘇德開戰之時,蘇聯就已經在火線的新西伯利亞、鄂木斯克和第比利斯等地設立了飛機工廠,有必然的火線產業根本。但坦克的話,蘇聯的坦克出產中間幾近清一色地集合在西部地區。
曼圖洛夫在新西伯利亞呆得並不是好久,他花了兩天的時候,觀察新西伯利亞產業和根本設施的扶植進度,落實了在新西伯利亞179廠和兵工綜合體出產T-34坦克的打算。
新西伯利亞那邊,固然工人的程度也冇比其他處所好多少,但原質料的產出和供應都比較豐富,並且另有質量保障。那樣,在戰役的時候,坦克的出產品格就不會遭到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