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芝麻、菊花同食易中毒;
佛跳牆原名“福壽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錢局一官員宴請福建佈政使周蓮,他為湊趣周蓮,令內眷親身主廚,用紹興酒罈裝雞、鴨、羊肉、豬肚、鴿蛋及海產品等20多種原、輔料,煨製而成,取名福壽全。周蓮嘗後,讚不斷口。問及菜名,該官員說該菜取“吉利快意、福壽雙全”之意,名“福壽全”。
鮑魚:鮑魚忌與雞肉、野豬肉、牛肝同食。野雞:野雞肉忌與鹿肉、蕎麥、蔥、核桃、木耳、豬肝、魚肉等一起食用。雞:雞肉忌與野雞、甲魚、鯉魚、鯽魚、兔肉、蝦子以及蔥蒜等一同食用;
傳統做法所需食材
一群乞丐每天提著陶缽瓦罐四周乞食,把討來的各種殘羹剩菜倒在一起燒煮,熱氣騰騰,香味四溢。和尚聞了,禁不住香味勾引,跳牆而出,大快朵頤。有詩為證:“醞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福建民風,新媳婦出嫁後的第三天,要親身下廚露一手茶飯技術,侍營私婆,博取賞識。傳說一名大族女,嬌生慣養,不習廚事,出嫁前夕愁苦不已。她母親便把家裡的山珍海味都拿出來做成各式菜肴,一一用荷葉包好,奉告她如何烹煮。誰知這位蜜斯竟把燒製體例忘光,情急之間就把統統的菜一股腦兒倒進一個紹酒罈子裡,蓋上荷葉,撂在灶頭。第二天濃香飄出,百口連讚好菜,這就是“十八個菜一鍋煮”的“佛跳牆”的來頭了。
3.款項鮑放進籠屜,用旺火蒸取爛取出,洗淨後每個片成兩片,剞上十字花刀,盛入小盆,加骨湯250克、紹酒15克,放進籠屜旺火蒸30分鐘取出,潷去蒸汁。鴿蛋煮熟,去殼。[4]
薑片75克、蔥段95克、桂皮10克、炊發乾貝125克、紹酒2500克、淨冬筍500克、味精10克、水發魚唇250克、冰糖75克、魴肚125克、上等醬油75克、款項鮑1000克、豬骨湯1000克、豬蹄尖1000克、熟豬油1000克、淨鴨1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