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學,去舊知,繼往開來,非賢人不能任其重。彧雖有薄名,卻不敢與賢人比擬肩,本不該妄言。不過受大王新政開導,倒是有一些設法,還請大王指教。”
荀彧端起案上已經涼了的茶杯,淺淺的呷了一口,潤了潤嗓子。他在平輿數月,親目睹識了豫州實施的環境,比起當初在關中仰仗文書有了更深切的體味,要答覆孫策的題目並不難。但他有一點躊躇,他對新政並不完整附和,有一些本身的觀點,本籌算孫策召見時與他切磋一番,如果孫策不喜,他亦能夠道分歧不相為謀為由,婉拒孫策的聘請。
荀彧眨了眨眼睛。“大王,儒門之學起乎易,揚乎禮,成乎六經,伏羲製易,周公製禮,孔子創建儒門,其間各稀有百年。至漢初,乃有董仲舒創天人之說,至今又有三百餘年,宜當有變。大王雖不學,卻天生聰明,深明治道本原,何不再造儒學,為三百年學人立法紀?”
陸遜坐在智囊處的小樓上,翻看著公文,有些心不在焉,不時昂首看了一眼百步外的小榭。
“叔同究竟悟到了甚麼,孤是真不曉得。本來覺得荀君與他亦師亦臣,多少能體味一些,現在才曉得你也不曉得。既然如此,無妨將他臨時擱在一旁,各自說說心中所想,相互印證一番,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投機之處。如果相去太遠,話不投機,那也冇需求多費唇舌。荀君,你說呢?”
大王會安排荀彧做甚麼呢?陸遜很獵奇。他不怕荀彧的抨擊,他反倒但願荀彧來抨擊他,如許他纔有機遇重創汝潁係。荀彧號稱王佐之才,是汝潁係當之無愧的魁首,挫敗他比在疆場上擊殺荀衍更成心義。
孫策麵色穩定,悄悄地看著荀彧,看不出半絲憂色。荀彧看在眼中,暗自獎飾之餘,又有一絲光榮。孫策並非好名之人,表情堅毅,不是那種能被幾句誇獎說動的人。如果虛辭對付,隻會自取其辱。
荀彧再次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冷茶,沉默很久。
就目前的環境看來,明顯不是一個好機會。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詳細而言之,即去虛無之讖緯,引數入易,依仁製禮,以實學厚其根底,以仁義沃其骨乾,以禮節榮其枝葉,令大家知本份,安本業,儘其職,相處以禮,互敬互重。”
“玄風,你走一趟,請郭祭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