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反對了賈詡的建議,但荀文若卻同意賈詡的建議。我傳聞,荀文如成心誇大關中的災情,禁止天子的打算,惹得天子不快,為此天子決定將他召到軍中,由衛覬代理尚書檯。”
袁譚看向沮授、董昭等人。“公與,公仁,你們說說,如何應對才安妥。”
天子點點頭,將荀彧的奏疏推到劉曄麵前,本身回身來到輿圖麵前,目光在太行山兩側來回掃視。
見世人士氣不高,沮授也收起了笑容。“當然,對冀州來講,情勢很嚴峻。二十萬雄師出征,未能準期篡奪青州,又影響了春耕,本年的收成怕是不敷。孫策來攻,僅以冀州的力量,能夠難以對付。冀州若失,幽州難保,是以劉備才接管逢元圖的建議,欲固盟好,共同抗敵。天子召使君前去,想來也有此意。我感覺無妨去見見,若能結合天子、劉備,共同抗敵,何嘗不能擊退孫策的打擊。”
——
劉曄心領神會。“陛下聖明,衛氏是河東大族,衛覬忠貞有才調,又深受荀令君點撥,必然能夠勝任。”
“陛下如言甚是,臣覺得,瞞是瞞不住的,隻能以假亂真,真真相間,讓孫策難辯真偽。”
為了保密,他連士孫瑞都冇有交底,到目前為止,隻要劉曄清楚。
耿苞揚了揚眉,冇有再說甚麼。
如果能將孫策吸引到冀州決鬥,也是一個不錯的挑選。冀州更合適馬隊作戰,對馬隊上風較著的朝廷明顯更無益。再者孫策如果趕到冀州,戰線拉長,輜重運輸的承擔也會成倍增加。總而言之,對朝廷無益。
士孫瑞俄然警省,趕緊收回目光,向天子請罪。天子長大了,不是阿誰視令君如父如兄的少年。至於他,更應當時候服膺本身的身份,恪守君臣之禮。他退了出去,在門外停了一會兒,眯著眼睛,適應夏季刺目標陽光,心頭卻有些黯然。
沮授冇有說甚麼。他曉得董昭話裡有話。劉備當然不成信,逢紀也不成全信。“公仁言之有理,不過孫策虎視河北,如果冀州不保,幽州也難獨存。劉備唯利是圖,當此存亡之際,他倒不至於落井下石,讓孫策得利。再者,有天子居間調停,他也不敢亂來。”
劉曄看完荀彧的奏疏,頗感不測。“陛下,荀令君這是……甚麼意義?”
董昭微微頜首,冇有再說,靜聽沮授下文。
天子不置可否的應了一聲。他曉得劉曄和荀彧有些合作的苗頭,他也一向鼓勵如此。“我籌算召荀令君前來麵議,把水攪得更渾一些。你看由衛覬臨時領尚書令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