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彪不吭聲了,袁權卻不罷休。“姑父,朝廷對矯詔案的事如何說?一年又一年,該有個成果了吧?”
“不知姑父所指為何?”
可官榷倒是與民爭利,違背儒家書奉的酷政,向來為讀書人所鄙夷。桑弘羊是武帝朝的重臣,但他史乘無傳,讀書人用疏忽和忘記來表示對他的貶斥。現在孫策讓利於民,與民歇息,他卻要實施官榷,做一個桑弘羊氏式的苛吏,就算事急從權也有些冇法開口。
楊彪咳嗽了一聲,粉飾本身的難堪。“阿權,你還冇說你哪來這麼多錢,能養四千部曲?”
“你……”
“他有江東後輩兵,冇需求動用我的部曲。”袁權笑笑。“這些人就是庇護我們姊弟的。當然,如果我的夫君碰到了費事,我也不會憐惜,管他是誰,哪怕是同歸於儘,也要拚一拚的。”
袁夫人忍俊不由,伸手重打了袁權一下。“你這孩子,話都讓你說了,我還能說甚麼?總不能享用了你的接待,還要說刺耳的。”說著,和袁權眨了眨眼睛會心而笑。
楊彪愣住了,眼神不由自主的縮起。他聽出了袁權的警告,這毫不是嘴上說說罷了。袁家有野心向來不是奧妙,袁紹如此,袁術也好不到哪兒去,隻是他冇機遇出頭罷了。孫策擔當袁術的基業,現在獨占五州,任何人都曉得他不成能做純臣,朝廷清楚這一點,他也清楚。既然是敵手,那就應當知己知彼,他來關東的目標之一就是檢察真假,一起走來,也很用心,但是他真的曉得孫策在做甚麼嗎?朝廷真的瞭解孫策在乾甚麼嗎?有很多動靜並不需求花操心機去彙集,百姓口耳相傳,大家皆知,但是他們真的留意了嗎?他們隻看到南陽的馬車,隻看到南陽的軍器,隻看到南陽的紙張和各種別緻之物,卻看不到孫策真正用心的行動。
楊彪沉默不語。他當然曉得袁權的企圖並非說他不體恤百姓,而是說他凡事都以朝廷為先。他當然要以朝廷為先,他此次來就是做朝廷的使者,為朝廷決策供應參考,免得朝廷下了詔卻被孫策采納,顏麵儘失。朝廷已經莊嚴掃地,不能連最後一絲麵子也丟了。
“是麼?”楊彪嘲笑,不覺得然。
楊彪屈起手指,悄悄扣了扣麵前的案幾。“豫州民生維艱,你卻如此大張旗鼓,雖說是一片孝心,但是開消太大,我與你姑母心中不安啊。”
袁權麵帶淺笑,神情安閒悄悄地打量著楊彪。楊彪被他看得不安閒,連咳了兩聲。“如何,我又說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