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架拋石機僅靠輜重營的工匠冇法在半個月內完成,各營將士也都被派出去砍木、做工,隻剩下中軍兩萬人守在城下,監督城裡的一舉一動,製止孫堅突圍或者出城突擊。浚儀四周木料不敷,各營將士還要跑到幾十裡以外砍木,不但累,並且增加了被突襲的傷害。一時候,各營怨聲載道,冇人敢在袁紹麵前說話,暗裡裡卻牢騷滿腹。
攻城需求大型軍器,這些冇法長途轉運,隻能當場製作。砍木、析村、加工,冇有十天半個月尾子完成不了。袁紹也曉得孫策有木書院,匠師技藝高深,拋石機更是下了大工夫改進的殺器,荀湛曾對許攸說過,孫策研製出了巨型拋石機,固然冇法擊破城牆,打城門很輕鬆得很。技術上不敷,隻能用數量來補,他命令多造拋石機,起碼要造五百架。
麹義轉怒為喜。“休若兄不愧是名流,此計甚妙。”
袁紹在浚儀當砍木工的同時,麹義和荀衍也在鄢陵當砍木工。不過他們比袁紹更慘:鄢陵四周底子找不到合適打造拋石機的樹木,放眼看去,幾近滿是剛植下一兩年的樹苗,最粗的也不過手腕粗細,當矛杆還能夠,做拋石機就太勉強了。
但袁紹大怒之下,回絕了沮授的建議,命令打造軍器,要強攻浚儀。
麹義很無法。從曉得荀衍為副將的那一刻起,他就曉得會有這個成果。
袁紹號稱雄師二十萬,但郭嘉早就探聽清楚了,他的人馬統共隻要七萬多人。分出兩萬五千人南下後,袁紹手裡的兵力不敷五萬,約是浚儀城內兵力的五倍。
袁紹命令,一方麵給王允寫信,讓他做出解釋,一方麵強攻浚儀,讓孫堅看看誰纔是真正的車騎將軍。
荀衍給麹義出了一個主張,移兵西向,與黃琬合兵,共擊來聲援的黃忠。黃忠是孫策最早收用的部將,所領皆是南陽精銳,設備非常好,戰役力也很強,估計黃琬不是他的敵手。我們前去助陣,兩軍聯手,近六萬人,特彆是有五千精騎,擊敗黃忠的能夠性大增,擊敗黃忠後,能夠用緝獲的軍器設備軍隊,晉升戰役力。
麹義一聽就動心了。南陽軍器已經成了佳構的代名詞,很多人都花重金求購,卻很難到手,就算買到也是幾件幾十件,冇法滿足大量設備的要求。麹義所領都是韓馥舊部,不受袁紹待見,更冇機遇打仗這些上等軍器。如果能結合黃琬擊敗黃忠,起碼能分到幾百套設備,那但是一筆橫財,足以鼓勵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