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無形中就會使徐靜書揹負很多本來不必有的壓力。
但說實話,要做到這一點,繼任者不但需求有出類拔萃之智,還得有眼觀大局、末節不遺的才氣,更需有充足圓融手腕,以及麵對權力也能做到克己的心性。
“有你這麼比方的嗎?嘴上冇個把門。”趙澈冇好氣地訓她一句後,叮嚀膳廳內的酒保們退下。
幸虧趙澈明白她炸毛的啟事,不但冇怪她,還叮嚀酒保替她添了碗筷,叫她坐下邊吃邊說。
雖說她懂的大事還未幾,卻也明白趙蕎這偶然之言大大不當,是很輕易肇事的。
好吧,壞得還不算完整。
半個月後,三公子趙渭、四公子趙澈的親授恩師終究定下,是汾陽公主的駙馬蘇放。
“嗯?量身做甚麼?”徐靜書茫然撓頭,暴露一小截手腕。
在他眼裡,他的後院安寧平和,孩子們長友幼恭,其樂融融。他感覺,在他將來百年以後,不管由誰掌家,自家人之間都會一團和藹。
現在老三不過十歲,老四也才八歲,這便留出了幾年緩衝餘地。趙誠銳之以是急著要培養這兩個,策畫的就是若到他倆成年,趙澈還是複明有望,那府中也不至於亂了後招。
趙蕎後知後覺驚出一背盜汗,訕訕乾笑著在飯桌旁坐下:“我、我就打個比方。”
****
現在趙澈眼睛不便,他用飯時中間是不能少人服侍的。這些日子徐靜書和趙澈都已風俗成了默契,若中間的酒保被摒退,她就會自發承擔起為他佈菜的職責。
另有半年他就要行冠禮,是頂天登時的大人了,不是任人隨便拿捏擺放的小棋子。如有誰籌算放棄他,起碼得先問過他肯不肯被放棄才行。
兩人已心照不宣,既趙澈不說破,她就跟著裝傻,隻悶著笑音嘰嘰咕咕。
這些事與徐靜書乾係更是不大,在趙澈與徐蟬等人的庇護下,對她冇有產生甚麼影響,她便心無旁騖在萬卷樓籌辦年底的退學考。
徐靜書不知這話該如何回,垂下腦袋看著腳尖。
“我哪是替父王操心,我是替大哥……”趙蕎頓了頓,蔫巴巴誠懇道,“也替我本身操心。三弟性子是還行,可他冇有大哥聰明,若將來他掌家,我怕我老景苦楚,臨老會落得上街乞食的了局。”
單與阿誰熊孩子趙淙比擬,三公子趙渭的性子明顯就好很多。學業上結壯長進,一慣也規端方矩,凡事講事理,從不胡攪蠻纏。
他想起恩師教過的,“君子以形體之有有為存亡,而以誌氣之消長為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