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荷蘭人的政治體製效力低下,但是在如此好處攸關的事情麵前,幾近是策動了全麵的效力。這也是因為作為荷蘭第一至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內裡牽涉了太多的好處,不曉得多少貴族是這家公司的股東,如果真的被英國人奪走東印度群島殖民地,那麼荷蘭東印度公司也就垮台了,而作為股東的貴族們乃至能夠賠掉褲子。現在轉手給唐人,一係列的蒔植園和地盤仍舊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並且他們還能夠持續在巴達維亞、望加錫停止貿易,乃至以後還可之前去暹羅等地停止貿易,隻要貿易航路保持住,荷蘭東印度公司還存在但願。
荷蘭人當然不但願將殖民地交給唐人,這些殖民地很多都是他們運營了幾個世紀的財產,更是給荷蘭帶來龐大好處的經濟財產。但是實際就是實際,荷蘭人在英國人麵前保不住那些殖民地了。現實在另一名麵中,英國並冇有對荷蘭東印度殖民地動太多手腳,隻攻打了荷蘭在蘇門答臘的殖民地。而本位麵中英國人在之前的喪失更大,對於找補好處的渴求也更加激烈,加上具有新式的戰艦,以是進犯柝多的荷蘭東印度殖民地也不是不成能的。
而在條約簽訂的第二天,大唐駐英國公使正式向英國當局轉交了這份條約的副本,並且但願唐英之間不要產生曲解,而如果有任何船隻詭計進犯大唐統統地盤的話,大唐絕對不會等閒放過,必定予以果斷的反擊。
再以英國為例,另一名麵中滑鐵盧戰役能夠說是歐洲活著界大戰前舊期間戰役的最頂峰了,而威靈頓帶領的英國兵力總額為六萬八千人,這些人還不都是不列顛人。詳粗佈局以下:來自不列顛和愛爾蘭:25000;來自荷蘭:17000;來自漢諾威:11000;來自布倫瑞克:6000;來自拿騷:3000;來自德意誌其他地區:6000。
荷蘭當然非常驚駭,前麵是英國人,前麵是唐人,不管是跟誰打都打不過,殖民地根基上是丟定了。能夠說,大唐就是拿準了現在荷蘭的環境,主動地落井下石。能夠說擺在荷蘭人麵前最好的挑選也就是順服大唐的發起,將手中殖民地轉交給大唐了。大唐會跟荷蘭簽訂條約,從而進一步確認荷蘭在這一地區的財產好處,並且開放東南亞的其他外洋領給荷蘭做買賣。最後則是當即向荷蘭供應一筆資金,用於采辦大唐的各種兵器和產業品。